TIFA

美國參議院院外交委員會 14 日即將審議《 2022 年台灣政策法案》( 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 ),外界認為此案是自 1979 年《台灣關係法》( Taiwan Relations Act )以來,美國對台政策「最全面的調整」。此法案對台灣有何影響 ? 是走向國際的轉機,還是有可能導致另一個台海危機 ?

編按:綜合媒體報導,印太經濟架構(IPEF)首輪名單未納入台灣,但美國以其他形式深化及擴大台美雙邊貿易關係。行政院記者會表示,雙方即啟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包含11個議題談判。將於6月底在華府舉行首次會議。

編按:現在的全球經濟形勢高度變動,重視速度和敏捷,印太經濟架構(IPEF)非傳統的貿易協定,首輪雖未納入台灣,但戴琪表示,美國正在積極研擬與協商,好深化及擴大台美雙邊貿易關係。

編者按: 四大公投落幕,反萊豬議題未通過後,不少人都好奇接下來是不是要處理日本核食的問題。繼 22 日傳出政府已經開始研議解禁日本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等五縣的食品進口,引發外界對「核食將來台」的恐慌後,23 日經濟部長王美花與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赴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以「開放日本核食對我國加入CPTPP之影響與因應之策」為題,進行報告與備詢。

編者按: 反萊豬公投雖然沒能通過,但成功引發國外媒體關注。BBC報導指出,外界關注台灣政府是否解禁日本福島等五縣食品進口;日本媒體也分析,這項公投結果可能有助於解除福島等核區食品進口管制。

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15日將以農業為主題,首度召開工作小組會議。知情官員表示,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農委會都將派員參與,期盼水果、蘭花等農產品持續開拓美方市場。

台美第11屆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6月30日暌違近五年再度復談。此舉表示美國對台拋出善意,也加強在亞太的政治布局,會後行政院表示成果豐碩,但實際成果卻遭外界質疑,台美BTA(雙邊貿易協定)甚至疫苗代工都沒有具體成果,雙方只是各自表述,若犧牲台灣民眾健康,開放美豬換來TIFA復談,那台灣到底得到什麼?

台美TIFA復談落幕,結論除了增加更多工作小組會議外,並沒有任何一方值得大書特書的具體成果。從會後雙方發布新聞稿對比,更可以看出,這是一場「台灣避談美豬進口、美國不提疫苗代工」的各自表述;看清台灣的「呼籲」,和美國的「要求」,才能掌握雙方在這次TIFA不足為外人道的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