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啟動 含11議題談判

編按:綜合媒體報導,印太經濟架構(IPEF)首輪名單未納入台灣,但美國以其他形式深化及擴大台美雙邊貿易關係。行政院記者會表示,雙方即啟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包含11個議題談判。將於6月底在華府舉行首次會議。

《中央社》報導,美國副貿易代表畢昂奇與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宣布啟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尋求推動數位經濟貿易成果,推進與深化雙邊貿易關係,為美台勞工與企業帶來成長。

台美雙方發起「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 」(U.S.-Taiwan Initiative on 21st-Century Trade),探索深化經貿關係的具體途徑,以共同價值觀為基礎,推進貿易優先項目,並促進創新,為美台勞工與企業帶來包容性經濟成長。

鄧振中說,台美雙方在今視訊會議裡確認要啟動經貿倡議,根據該倡議,台美雙方啟動貿易談判,以便未來有高標準、具有經濟利益貿易協議。

《聯合報》指出,「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包括11項USTR關注議題,包含印太經濟下所有貿易支柱:貿易便捷化、法規訂定原則、農業、協助中小企業貿易、掌握數位貿易所帶來的利益、反貪污、勞工、標準、環境與氣候變遷行動、國營企業、非市場政策及做法。

對於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相關人士解讀,相當於「沒有關稅的台美BTA」,意旨除了關稅相關議題都有碰觸到,包括貿易便捷化、中小企業貿易協助、數位貿易及環境及氣候變遷等,不僅可以加速廠商通關的速度,也減少卡關所形成的隱形成本,相當於累積BTA的「基石」。

對此,《工商時報》報導,鄧振中表示,他等這天等了30年,今天倡議啟動,目標就是啟動談判,希望雙方同意狀況下,簽署一項跟多項貿易協定,對BTA跟FTA更有幫助。

而過去台美都是透過台灣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台美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TTIC)等對話平台及機制,目前是將重要題目列出,然後達成共識後就簽署協定。

另外,鄧振中說明該倡議的七大意義,包含多年來跟美國的貿易談判,現在正式進行;相信這個談判結果,為未來台美奠定可長可久基礎,有更大經貿空間,是歷史性突破。

至於跟美國印太經濟架構有無關聯?鄧振中說,該倡議跟爭取參加印太經濟架購是並行、相輔相成,會持續爭取參加印太架構。

鄧振中說,印太架構有四個支柱,這個倡議包含貿易支柱所有內涵,也觸及到其他三項,例如供應鏈、減碳、反貪汙等,都已經跟美國有相當合作關係,會利用相輔相成關係,繼續推動參加IPEF。

美國方也認為,新型的貿易協定應該要討論許多非傳統貿易議題,比如說數位貿易,涉及到碳關稅、碳費的環境議題等,目前了解,台灣是美國首一個採取該討論的國家。

相關新聞

經濟部表示,修法明定建築物屋頂設置太陽光電,是呼應國際發展趨勢,規範新建、增建或改建的建築物應設置一定裝置容量以上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
投資自然必須要有制度配合,目前農委會「接受捐款執行認養植護樹與野生動物保育作業要點」收受企業捐贈,卻不管是否有「外加性」、...
台灣再過2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國人平均餘命從1995年健保開辦以來的74.95歲,成長至2021年的80.86歲,落後日韓2歲以上,同時,...
台灣即將進入「零家庭照顧者」時代,政策卻跟不上人口老化,中重度失能者無法從 長照 2.0得到完整服務,導致照顧悲劇頻傳。呼籲國家負起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