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根據《彭博社》報導,美國、日本及荷蘭三國高層1月27日在華盛頓就半導體議題達成協議,日本和荷蘭將施行美國政府要求並已啟動的部分對華出口半導體設備的管制。其中荷蘭設備大廠ASML動向備受關注,BBC News中文網報導指出, ASML可能已經同意不會向中國出售製造成熟製程晶片的光刻機DUV,這項決定若屬實,對未來美中科技戰將埋下另一變數。
美國明年即將大選,內部分裂問題浮上檯面,國務卿布林肯即將訪中,新任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準備訪台,更適逢台灣進入總統大選倒數,兩岸議題將成為選戰攻防焦點。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今天聲稱,台灣議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美方「任何時候都不要試圖突破這條紅線」。
對美國新任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將春季訪台,外界擔憂很可能如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來再度引爆台海危機,各方呼籲政府一定要慎重面對,台灣如何顧到美方友人訪台順利,但又不在台海間掀波瀾與緊張,將考驗政府能力與智慧。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十四日表示,東亞可能成為下個烏克蘭,並呼籲各國統一陣線,對抗崛起的中國大陸和好戰的北韓。岸田近日來走訪歐美,此一發言被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引述分析,日本意在藉此發展軍事力量,並「拖歐入亞」借助歐洲國家牽制中國和俄羅斯。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美國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主持的兵棋推演(wargame)報告稱,北京若在2026年對台灣發動戰爭,台灣將在美國及日本介入下「慘勝」。基於兩岸局勢緊張,美國及日本的外長與防長,11日在華府舉行安保諮商會議,強調維持台海和平穩定對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至關重要。
中國大陸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11日與 美國 總統氣候問題特使柯瑞舉行視訊會談。雙方一致同意後續將進一步保持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