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媒體報導,美國總統周三(24日)簽署一項行政命令,旨在減少美國在稀土、藥物原料和半導體等領域對中國和其他競爭對手的依賴。
中國大陸與美國關係在川普任期後半段急速惡化,川普祭出貿易戰、技術戰等手段,但唯一成效似乎只有擊潰華為的智慧型手機業務。美國權威期刊《外交》(Foreign Affairs)卻指出,美國切斷晶片供給和種種著重安全、軍事等國防方面的指控,博弈上完全不及北京,由於對科技研發的重視與投入,中國已經改變了戰爭型態,不用開火就能達成目標。
拜登(Joe Biden)今天在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陪同下,上任後首度造訪國務院與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會晤,並在會後發表近20分鐘的重要外交政策演說,向國際宣示「美國回來了」(America is back)。
美國參議院外委會今天召開國務卿提名人布林肯人事聽證會,聚焦中國、伊朗與俄羅斯等議題。布林肯表示,北京無疑是美國最大挑戰,美中關係對抗成分增加,有競爭但也有合作面向。
全球最大政治風險顧問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4日發布《2021年全球10大風險》報告,認為美國第46任總統拜登就職後,難以化解國內的兩極分化趨勢,將是今年全球面臨的最大風險;各國對抗新冠疫情,成為長期抗戰,以及美中角力的戰場日益擴大,也被列為關鍵挑戰。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國際商務Scholl主席威廉•賴因希(William Reinsch)指出,CSIS與美國前貿易代表舉的論壇中,提出兩大問題,特別提醒貿易代表候任人Katherine Tai注意。另外,拜登政府新貿易政策在勞工問題方面,必須先區分貿易政治和貿易政策進行討論。
美國著名漢學家、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中心前主任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於1日晚間在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表示,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給中美關係帶來新的機會。傅高義還指出,美國應該承認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公平地對待中國。據《朝日新聞》報導,傅高義於當地時間20日在麻州劍橋的一家醫院過世。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昨於台大社科院舉辦「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變化」論壇,世新大學講座教授薛琦引言時表示,美國堅持打這場貿易戰,最後肯定兩敗俱傷,陸、美皆「雙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