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三周年之際,美國在聯合國的投票立場出現明顯轉變。川普政府時期,美國的政策開始與歐洲盟友產生分歧,甚至在某些決議中與俄羅斯站在同一陣線。

美國國務院上週在官網網頁更新了有關台美關係的內容,在其中一段刪除了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的文字,並加入「我們(美國)冀盼兩岸分歧能夠透過自由而非脅迫、兩岸人民都能接受的方式解決」的內容,引發北京強烈反彈,稱此舉發出「嚴重錯誤信號」,要求白宮停止「以台制華」。台灣外交部則對美國政府支持台灣參與國際外交及深化台美關係表達感激。

巴黎人工智慧(AI)行動高峰會於2月11日落幕,然而全球AI治理出現明顯分歧。包括法國、印度、中國在內的61個國家共同簽署宣言,但科技強國美國與英國選擇不加入,凸顯了全球在AI發展路線上的重大分歧。

據路透社, 美國 總統川普週五暫停了廢止對自中國寄送的的低價包裹免稅待遇的 命令 ,一直到美國商務部能讓廢止的命令能有效運作。不過,最低限度關稅優惠最終廢止後,將意味著每年從中國直飛美國的超過10億個小額電子商務包裹,將必須轉為需要額外資訊和關稅的入境程序,從而增加時間和成本。

美國務卿盧比歐上任後的第一次出訪,首站抵達巴拿馬。2日,盧比歐與巴拿馬總統穆里諾(Jose Raul Mulino)進行2小時會談,要求立即降低中國對巴拿馬運河的控制,否則華府將祭報復措施。穆里諾會後宣示,巴拿馬將退出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並將研擬提前終止備忘錄的可能性。

美國第47屆總統川普在20日宣誓就職,就職演說中,川普呼籲發起一場「常識的革命」(Revolution of Common Sense),並且提到當務之急就是對美墨邊境宣布全國緊急狀態,並且簽署將近80項的行政命令,包括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和世界衛生組織、關閉移民庇護申請,以及特赦國會山莊暴動人士,廢除多項拜登政府的行政措施。

拜登卸任前以行政命令強化AI及晶片出口管制、確立AI基建發展方向,在遏制中國技術發展之時,也牽動產業動態與地緣政治局勢,可謂提前敲響科技戰第一鐘,但相關政策效力待觀察。

美國拜登政府在卸任前1周宣布嚴格的技術出口管制,限制AI(人工智慧)晶片出口,這不僅止於中國,而是將全世界分成3個限制級別,只有包含台灣在內18個國家享有最高級別,可以近乎不受限制的取得美國的AI晶片。對此,中國商務部也做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