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上任後首次 央行總裁3/13首度赴立院報告
央行總裁楊金龍周四(13日)將赴立法院財委會業務報告,這是美國總統川普就任後,央行首度赴院報告,預料將對「川普2.0」衝擊做出完整解析。至於利率走向,因正值理監事會前緘默期,預料楊金龍不會說太多。
中央銀行將於20日召開首季理監事會,由於電價漲勢牽動物價走勢,且前2月CPI仍在2%之上,讓央行陷入長考,貨幣政策添變數。且台電虧損能否撥補陷入膠著,民生用電面臨調漲壓力,意外丟給央行大難題。中央銀行將於20日召開首季理監事會,由於電價漲勢牽動物價走勢,且前2月CPI仍在2%之上,有採取「預防性升息」的壓力,但現階段電價要不要漲、要漲多少,都沒個譜,下周前也難明朗,這讓央行陷入長考,貨幣政策出現變數。
央行去年12月19日舉行第4季理監事會,會中理事一致同意維持政策利率不變,且未再調升存準率、也未加碼房市管制,不過理事們對於物價卻高唱「鷹」調,有理事提到,2025年最低工資及軍公教薪資調高,並將開徵碳費,對物價帶來上漲壓力,必須謹慎以對。 也有理事提及,各項數據顯示當前台灣景氣相當熱絡,但未來展望則轉趨保守,我國通膨壓力趨緩但仍存,尚無降息空間。另有理事表示,歐美央行已啟動降息,此時央行無逆勢升息空間,維持利率不變是合理作法。
延伸閱讀:
面對電價可能調漲衝擊 央行「預防性升息」壓力浮現
央行理事張建一先前表示,國內4月電價面臨調漲壓力勢必會衝擊民生服務業,加上美國總統川普加徵關稅、聯準會貨幣政策及國內景氣等動態,今年國內CPI增速恐無法回落至1.5%之下,也就是央行總裁楊金龍曾提及的降息標準,推估今年央行沒有降息空間,甚至存在升息壓力。
富邦金控經濟研究處分析,1月CPI年增率達2.66%,2月雖回落到1.58%,但累計前二月物價平均漲幅2.12%,仍超過2%,台鐵漲價及接下來電價調漲都可能增添後續物價上行壓力,考量國內經濟穩健和通膨壓力,央行在3月理監事會議上難有降息動作,將維持重貼現率不變。
永豐投顧經濟研究處指出,台灣CPI數據顯現,房租漲幅居高情勢延續至今,外食費用漲幅也難以收斂,且國營事業恐調漲部分費用價格及電價面臨調漲壓力,預期央行今年貨幣緊縮基調不變,且不能完全排除升息可能性。
國泰世華銀行投資研究團隊認為,川普上任後風行雷厲地推出各項行政命令,包含移民與邊境議題、能源與環境議題、政府效率改革議題、貿易與關稅議題,不過在最關鍵的關稅議題上,卻未能降低金融市場預期的不確定性。
外界憂心,美國才剛脫離嚴重通膨,此時提升關稅,不論幅度是大是小,都可能使通膨重新升溫。對此國泰世華表示,回顧歷史,川普在第一任期時就曾對中國大陸總金額3,7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關稅,當時相關商品通膨曾略為上揚,但並未能形成整體通膨趨勢;搭配其壓抑油價的能源政策,反而促使整體通膨走向平穩,這符合傳統經濟學的概念:關稅可能帶來一次性的短期通膨,能源與薪資較容易影響長期走勢。
行庫主管分析,這些都是已知利空,但最讓央行摸不著頭緒的,恐怕是電價,目前傳出台電內部推演了3套劇本因應,最好的情況是不漲電價,至於最可行的情況是調漲住宅、小商店用電,屆時將有1500萬戶家庭及小商家會受到波及,更恐點燃「萬物皆漲」引信。
央行去年3月「意外」升息半碼,在當時跌破各界眼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憂心電價將於當年4月調漲,恐引發通膨預期,才會「預防性升息」。至於今年會否重演?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持相反意見,主因是全球經濟情勢較去年複雜,央行短期內應會按兵不動。
行庫主管分析,2月CPI年增率1.58%,創近四年新低,表面上看來通膨趨緩,但前2月平均仍達2.12%,還在通膨警戒線之上,這是央行不願放棄升息主因,但川普發動關稅戰,全球經濟具高度不確定性,當主要經濟體對利率調整轉為保守,我央行也須更審慎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