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

KPMG今(31)日發表為期兩年調查一次的「2022 KPMG全球企業永續報告大調查」,此次的調查結果顯示,企業關於因應 氣候變遷 與社會不平等這些急迫性議題的回應成果,仍有相當落差,需要有更實質的具體作為。

由於歐盟即將在2023年啟動碳邊境管制CBAM,要求自主申報相關,並且在2027年開始收取碳邊境稅,環保署長張子敬31日表示,排碳要付出代價,因此要讓是要讓這個碳有價值、價格,未來會成立碳交易平台。

降雨量少、熱浪肆虐和乾旱加劇,讓中東成為世界上水資源最緊張的地區,恐有數以百萬計人因 氣候變遷 而流離失所。

漁電共生再起爭議,台南七股有光電業者以10倍高的租金與漁民搶地,高雄美濃傳出業者欲申請特農區開發光電。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26)日邀請行政院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經濟部長王美花,以及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進行專案報告。

政大今天舉辦「 氣候變遷 因應法草案座談會」,邀請產官學等各界專家聚焦碳費及碳稅議題,環團指出,未來應監督碳費收取後的實際用途,與其優先分配給排碳大戶,更應用來推動「公正轉型」,未來面臨氣候變遷及淨零排放的過程中,才不會讓弱勢更為弱勢。

因應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政府協助國內企業建構碳盤查能力,並增加查驗量能,環保署長張子敬今天(26日)表示,環保署已培訓超過200名查驗人員,並與經濟部共同輔導協助新設查驗機構,目前已新增3家通過認證、5家尚在認證中。

台灣以2050年淨零碳排為目標,外界關注2030年階段性目標, 環保 署長張子敬今(26)日表示,現行溫管法 減碳 目標是較基準年減少20%,但配合2050淨零排放,正在進行檢討,預計年底出爐,不過他表示,「希望高於20%。」但仍待各部會討論。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最新報告預計,儘管各國政府計劃減少碳排放量,以避免全球暖化災難降臨,但減碳速度仍不夠力,到本世紀末地表溫度將升高攝氏2.1~2.9度,難以達成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設定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