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這是一本河川之書,也是一本時光之書。
蜿蜒流經大台北地區的淡水河系,維繫著北台灣水資源的生命動脈,其主流全長324.3公里,流域集水區2,726平方公里,為台灣地區第三大河。隨著人口的快速成長,工商業發展,淡水河是台灣最早現代化的河流,也是最早嘗到現代化所帶來的污染副作用的地方。
當時,政府為了積極解決傳染病等公共衛生問題,大力推動新式的化糞池(即抽水馬桶),糞便隨著抽水馬桶流入河川,造成嚴重的污染。...
「氣候變遷 台灣準備:國土規畫與水患治理」論壇由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及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包括世界銀行資深官員Atem S.Ramsundersingh、水利專家荷蘭Wageningen大學資深研究員Dr.Lodweijk C.P.M.Stuyt與國內政府官員、專家、學者近百人與會。
劉兆玄說,新政府上任不久,接連三個颱風侵襲台灣,災區只能用「河山變色、滿目瘡痍」形容,多年來的水患治理仍趕不上氣候變遷的速度,災情愈來愈嚴重...
總策畫:時報文教基金會余範英董事長
與會人員:
張石角(前台大地理系教授)
楊重信(文化大學景觀系教授)
夏鑄九(台大城鄉所教授、時報文教基金會河川環境小組顧問)
陳樹群(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主任)
陳伸賢(經濟部水利署署長)
陳志清(南投縣副縣長)
李鴻源(台北縣副縣長、時報文教基金會河川環境小組顧問)
...
2006年6月5日「台灣河川日(Taiwan rivers day)」誕生了記者會中與會的貴賓立法委員田秋堇,長期關懷環保議題的她,特別以「從催生台灣河川日談『沙漠化』水資源管理的挑戰」為題,說明她對台灣河川日的看法,並舉宜蘭冬山河治理及宜蘭縣推動治水的經驗為例,說明推動解決水環境問題最需要的是熱情與堅持,不怕困難也不畏懼得罪利益團體的勇氣與決心,她希望水利署能借鏡加拿大河川日的經驗,推動具有台灣本土特色的河川日。
此外,...
台南縣政府、時報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台南縣大河論壇」研討會,26日在七股鄉黑面琵鷺保育管理及研究中心舉行,與會學者專家就潟湖沙洲防災復育、水患工程治理、地層下陷等議題提出改善意見及建言,期能改善台南縣內河川、排水系統功能,以減輕水患問題。
這項研討會於今天上午9時舉行開幕式,蘇煥智縣長、水利署長陳伸賢、時報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等貴賓應邀出席。
蘇縣長致詞表示,全球暖化後,台灣的淹水災情已成為各地民眾的夢魘,2年多來,...
會議主持人:余範英(時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林聖芬(時報文教基金會河川保護小組召集人)
與談人士: 陳鎮東(時報文教基金會河川顧問召集人,中山大學教授)林盛豐(時報文教基金會河川顧問,實踐大學教授)
李鴻源(時報文教基金會河川顧問,台北縣副縣長)
張石角(台大退休教授)
楊重信(文化大學教授)
李鴻鈞(親民黨立委)
林聖崇(...
濱南工業區開發案位於台南縣將軍鄉青鯤鯓以南,七股鄉西寮村、龍山村以西的七股潟湖、沙洲、台鹽鹽田與近海海域;依據當初的構想,包括東帝士集團與燁隆集團在內的開發業者,擬以填海造地的方式開發面積約為三千五百公頃的工業區,引進煉油、石化(東帝士)與煉鋼產業(燁隆),投資金額約為四千億;但這麼大的 開發規模在歷經第一階段的環境影響說明後,開發業者將開發面積縮小到2,659公頃,其中,使用潟湖的面積比例由100%降到29.6%;然而,如此的規模,...
立法院周五即將表決高達1410億元的治水預算(其中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1160億元,石門水庫及集水區治理250億元),這項治水預算引起學界與社會輿 論界高度關切。在政府決定大力治水之際,時報文教基金會持續關懷水資源,舉辦「錢給了!水患能了?」座談會,邀請學者、專家一起為治水預算提出建言。
討論議題:
一、1410億元的治水預算決策是如何形成?其綱要計畫(MasterPlan)為何?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