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中國大陸十七日在台海軍演,矛頭指向美國「以台制華」,美國國務院十八日回應,指中國大陸對台灣做出明目張膽、不負責任地威脅,豈能自稱是「動盪世界中的穩定力量」。
美國與俄羅斯領袖18日就俄烏停火及和談進行通話,這是雙方自2月12日以來再次直接交流。根據克里姆林宮事後聲明,俄方重申願意與華府合作,尋求全面、可靠且可持續的長期和平解決方案,並強調解決危機根本原因及保護俄羅斯安全利益的必要性。
在 加拿大 舉行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外長會議,十四日會後發表聯合聲明,強調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重申反對任何單方面透過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的企圖、聯合聲明挺烏克蘭並表示會致力繁榮印太。值得注意的是,與先前對台立場聲明不同的是,這次並未重提「一個中國政策」;另外,除了關注中國大陸軍力發展及非市場政策,這次也新增對 北京 發展 核武 的關切。
超級央行周登場,美國聯準會(Fed)、日本與英國央行都將在本周召開貨幣決策會議。鑒於美國總統川普推出一連串關稅政策帶來不確定性,加上各國經濟面臨成長放緩風險、通膨走向尚待觀察,市場預估美日英央行都將按兵不動。Fed在當地時間18~19日召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後,料將利率維持在4.25~4.5%區間不變。
彭博分析師指出,由於美國總統川普和財政部長貝森特最近幾周都曾提到外匯操縱問題,匯率爭議可能成為貿易談判的重要籌碼,預定4月初公布的匯率操縱報告可能是其中之一,尤其對中國大陸和日本施壓。近年來,美國財政部的主要貿易夥伴匯率政策常在每年11月和6月發布,但一項關於關稅與匯率操縱的研究報告將於4月初發布。
美國財政部部長貝森特3月6日在就任後的首次演講中説明了今後的經濟政策。 將放鬆金融監管、關稅和經濟制裁定位為三大重要支柱。 強調稱「用關稅來反擊」中國的産能過剩,表示關稅上調導致物價上漲是「一次性的價格調整」,表現出不將其視為問題的態度。
德國借款成本週三創下28年來最大漲幅,投資者押注一項意在爲軍事和基礎設施投資提供資金的歷史性協議,將爲疲弱的德國經濟提供巨大提振;而在德國的推動下,歐盟同意德國開始討論長期財政規則改革,以允許成員國增加國防支出。
美國 總統 川普 4日表示,他將重新掌控 巴拿馬運河 ;川普說,美國當年沒有把運河交給中國大陸,現在美國要將運河收回。對此,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的香港長和集團4日深夜公布,除大陸與香港外,長和擬出售旗下「和記港口集團」80%股份,包括出售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巴爾博亞港(Balboa)及克里斯托巴港(Cristobal)。買家則為美國「貝萊德」(BlackRock)資產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