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編按:《衛報》報導,世界銀行表示,全球經濟將面臨80 年來最快的衰退復甦,但由於Covid-19 疫苗進展緩慢,貧窮國家有可能進一步落後於富裕國家,預計損失會加劇與健康、教育和生活水平相關的剝奪。
後疫情時期各國逐漸解封,報復性消費帶動需求高升,引發市場對通膨的隱憂,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警告,通膨看似會隨著經濟回復到疫情爆發前之後,逐漸消失,但實則有可能在未來幾年持續存在,如一顆定時炸彈。Fed決策者則認為近期急升的通膨不久後會消失,與德銀經濟學家看法大相逕庭。
本土疫情打亂半導體供應鏈之際,新台幣升值風潮又起,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措施,再成關注焦點。央行去年為維護匯市秩序及促進健全發展,在外匯市場有四大管制措施;新台幣的強勢,也成為科技廠另一個頭痛的問題。
亞太經合會(APEC)在台北時間5日舉行貿易部長視訊會議,我國經貿談判總代表、行政院政委鄧振中出席會議,呼籲貿易自由、疫苗流通不設限。會後並發表聲明指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為當前各國首要任務,所以要加速生產及配送安全有效的疫苗,並加速疫苗相關貨品的通關放行,儘速就暫時豁免疫苗智慧財產權達成共識。
七大工業國集團(G7)財長達成共識,將支持美國提出之至少為15%的全球最低公司稅率,谷歌、亞馬遜和臉書等業務遍及全球的科技巨頭料將首當其衝,其後續影響值得關注。此外,諸如愛爾蘭等以低稅負吸引跨國企業投資的「避稅天堂」是否支持這個由全球最富裕的幾個國家達成的協議,亦最終或將成為讓全球合作破局的障礙,也將是關注重點。
編按:日前美央行官員們在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之際,討論如何以最佳地促進低速且穩定的物價上漲的共識已經瓦解。前FED主席、現任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表示,總統拜登應該繼續推動他的4兆美元支出計畫,即使這套計畫可能引發通膨並延續至明年,也可能引發升息。
在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的推動下,G7財長5日達成共識,全球最低企業稅率應定為15%,或將為各國帶來巨額財政收入;拜登政府就有意將當中相當部分收入,用於其提出的巨額基礎建設項目上。
在談判陷入僵局多年之後,歐盟各國政府和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議員通過一項關於所謂大型企業逐國稅務報告的協議,就強制大型跨國公司公開披露在歐盟的利潤入帳和納稅地點的規則達成一致,這是歐洲打擊企業避稅行動的一部分。 針對的是在歐盟單一市場及位列歐盟避稅港黑名單上的非歐盟司法管轄區營運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