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與再生能源

為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我國積極推動能源轉型,短期使用天然氣取代燃煤發電。為滿足南部電力需求,台電計劃於高雄大林電廠新設兩部燃氣複循環機組,總裝置容量140萬瓩,今(15)日進行環評專案小組初審。

台灣首批碳中和原油已在今日凌晨在台北沙崙港卸畢。

針對近期政府積極佈署夏季供電避免重演2021年限電情況,台化董事長洪福源表示,下半年疫情過後,會是台灣經濟的衝刺期,如果發生限電,將會對產業造成影響。

石化產業在20世紀初,是供應人類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能源。而今在氣候變遷下,首當其衝必須面臨轉型的壓力。究竟,現階段石化業轉型的現況如何,且看國內外產業專業經理領頭羊及化工專家們,細述轉折中的治理挑戰、剖析科研的前瞻。

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與中央大學共同成立的「余紀忠講座」,今年邁入第十個年頭,特別邀請葉永烜院士擔任主講人,並以「眺望50年後的今天」為題,從歷史、人文、天文等面向,引導師生和社會大眾如何安身立命,面對全球暖化、人工智慧的威脅,如何善盡台灣身為世界公民之社會責任。

葉永烜為國際知名天文學家,研究專長為彗星物理和太陽系及行星起源等。1982年他提出了著名的跨國土星探測計畫卡西尼-惠更斯號,為國際天文研究寫下輝煌的一頁。...

前言:

氣候變遷下,人類文明挑戰接踵而來,世局變幻莫測、國事如麻,爭權奪利紛擾滋事仍不斷,面對千頭萬緒,基金會選擇做安內、整合與分擔的工作,整理改變中的大社會,談人與地的共生共處。林萬億及朱雲鵬都是重視社會分均現象不均,相繼由學而仕,首推社福政策多年的學者,今從人口結構、少子化老化、健康角度論政,再分擔社會如何找出口,從有多少錢能做多少事,到可轉化為大家分工、分擔,各位專家背景不一,都積極將多年經驗,彼此補強伸援,...

近十幾年來由於氣候變遷,環境負擔益見沉重,綠色永續的價值普遍受到社會重視。多年的行政治理,習以發展經濟為重,在政黨政治角力下,對新價值態度反覆,核能除役及廢核爭議不休,永續議題多流為政客操弄,新能源、再生能源開發亦因而遲緩。政府在社會環境變遷及國營事業民營化,電業市場競爭日劇的過程中,台電身為國營事業,各界對經營效率有所期盼時,績效不彰虧損連連。又於政院提出油電雙漲,在溝通不良,媒體與民眾諸多置疑下觸礁,台電曾幾何時己輝煌不再,挑戰不斷。...

立法院周五即將表決高達1410億元的治水預算(其中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1160億元,石門水庫及集水區治理250億元),這項治水預算引起學界與社會輿 論界高度關切。在政府決定大力治水之際,時報文教基金會持續關懷水資源,舉辦「錢給了!水患能了?」座談會,邀請學者、專家一起為治水預算提出建言。

討論議題:

一、1410億元的治水預算決策是如何形成?其綱要計畫(MasterPlan)為何?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