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稅預算與分配公義

台灣所得分配日益惡化,租稅雖非改善所得分配唯一或最後工具,卻是不容忽視的議題。

背景說明

賦稅改革是近年來廣受各界關注的議題之一,惟其改革進程,一直是議論最多,卻是落實最少的一項改革工程。其間因素盤根錯節,有源於稅制本身設計不當者、有源於特定歷史條件者、有源於特定社會團體抗拒者、更有源於主政者的諸多政治考量等,在這些林林總總因素干擾下,台灣稅改工程,始終跨不出大步。

近年來,政府雖陸續推出租稅改革措施,但都未能消除長久以來租稅制度扭曲不公的現象,包括:租稅負擔過度向薪資所得者傾斜,勤勞工作者涓滴歸公,成為稅收最主要來源,其它所得卻輕稅或可以各種方式避稅;租稅負擔偏低,政府面對龐大赤字,不得不擴大舉債規模,形成世代不公義。

活動照片

  • 左起陳添枝、劉兆漢、劉遵義、余範英、何志欽、葉萬安

    左起陳添枝、劉兆漢、劉遵義、余範英、何志欽、葉萬安

  • 左起胡勝正、何志欽

    左起胡勝正、何志欽

  • 華而誠

    華而誠

  • 左起華而誠、邱正雄、胡勝正、何志欽

    左起華而誠、邱正雄、胡勝正、何志欽

  • 2015分配正義新詮釋下的發展與規劃座談會

    2015分配正義新詮釋下的發展與規劃座談會

  • 左起何志欽、余範英、華而誠、葉萬安

    左起何志欽、余範英、華而誠、葉萬安

  • 左起華而誠、邱正雄、胡勝正、何志欽、余範英

    左起華而誠、邱正雄、胡勝正、何志欽、余範英

相關文章

 中央銀行13日第二季理監事會沒有升息,重貼現率停在2%,還是給了一個「小驚喜」,即無預警調高存款準備率1碼(0.25個百分點),從7月1日起實施,預計收回市場1,200億元熱錢。

金管會鬆口、首度確認年底前將訂定台灣首部虛擬資產管理專法。金管會在12日赴立法院的報告中指出,納管虛擬資產業將分四階段,第四階段就是推動虛擬資產管理專法立法,預計今年底草案出爐,預告並舉行公聽會,明年6月底前送行政院審理。

勞動部將於今年第3季邀集勞資政學四方首次召開「最低工資審議會」,決定明年最低工資。因主計總處預測通膨仍超過2%警戒線,同時在AI需求強勁下,今年經濟成長率上修,外界預期明年最低工資調幅4%起跳。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20日上任,壽險業者急迫希望解決的兩大難題,一是日益沈重的外匯避險成本,希望借到第一桶金充實外匯準備金,以代替部分傳統避險;二是2026年要接軌新清償能力指標(ICS)的配套措施,僅剩約一年半時間,多家壽險表示喘不過氣,希望爭取更多的台版紓困制度。

財政部最新一期國債鐘統計出爐。截至5月10日,中央政府未償債餘額首度突破6.4兆元,連帶使平均每人負擔債務達27.4萬元的歷史新高水準。對此,財政部長莊翠雲強調,6月即會執行今年度1,150億元的償債計畫。

財政部部長莊翠雲16日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指出,股票當沖降稅措施將於年底屆期,財政部會重新檢視相關措施。財政部次長阮清華也說,財政部一直就此與金管會溝通,近期就會做出決策。

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2021年家庭財富差距統計,台灣最富有前20%家庭每戶平均財富,是最貧窮家庭財富的66.9倍,這則報導勾起了許多市井小民心中的痛楚:自己會不會因為全球化、科技化浪潮逐漸淪為社會底層的貧窮階級。

貧富差距擴大憂慮,是個超過百年歷史的老問題。馬克思在157年前發表資本論時即預言:資本主義經濟將造成巨富與赤貧;可是百年過去,全球經濟發達國家中產階級,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只是每當社會與經濟發生重大轉折時刻,...

我國自民國53年起開辦「所得分配調查」,這份調查已持續60年,而有關「財富分配統計」遲至民國80年開辦,就此一次,相隔30年,直到日前才公布第二次,可謂得來不易。然而所公布的110年資料呈現的財富差距卻讓人震驚,最富的前20%與最貧的後20%,相差竟然高達66.9倍,跌破所有人的眼鏡。

這裡要先解釋一下所得和財富, 所得是指一年之間家庭所獲得的收入,但這收入不含買賣股票、房子所賺取的資本利得,因此分配不均的情況不會太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