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經與金融

科技時代,各國權力消長,影響全球經濟局勢脈動。你,跟上時代洪流了嗎?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身為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各國都將可能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變動飛速,難以預測的窘境裡。在未來,因應各國列強的權力轉移與開發中國家的興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活動照片

  •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 管仲閔

    管仲閔

  •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 葉俊榮

    葉俊榮

  • 毛治國

    毛治國

  • 嚴長壽

    嚴長壽

  • 鄭崇華

    鄭崇華

相關文章

近年來隨著經濟和政治潮流轉向反對全面性的 自由貿易 協定,美政府與日、歐盟、印太、秘魯政府已轉向範圍較窄、爭議較少的協議。在新世界貿易潮流中,協議的重心不再是降低關稅,而是協商數位版權、環境法規等方面。跨境經濟關係,「自由貿易」和「關稅」這類過去常見的名詞通常已不在磋商內容裡。

波克夏執行長巴菲特:美國經濟「極盛時期」即將結束,他警告,美國政府過度支出造成嚴重結果,不僅引發通膨攀升,還侵蝕美元价值,他說:「不斷印鈔票實在太瘋狂。」但巴菲特在選股中卻提及:台積電管理優異,但不喜歡「地點」。

巴菲特坦言:「 台積電是全球管理最佳的企業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企業 ,你在五年、10年或20年後仍然可以說同樣的話。 但我不喜歡台積電所在的地點 。」

鮑爾也指出,目前仍未就暫停升息與否做出決定,未來的政策走向仍仰賴經濟數據的發展,並且將透過會議逐次做出決定。 雖FOMC有望暫停升息,但今年內降息的機率並不高,鮑爾再次對此表態,已排除了近期降息的可能性。決策官員認為,通膨率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下降,若此預測正確,降息便不是當前合適的選擇。鮑爾強調,市場需求與勞動力市場可能需要進一步走弱,方能看到非住房服務領域取得進展,屆時才適合降息。

據FT專欄作者ChrisGiles發表的文章,2023年全球經濟迄今為止表現得相當不錯,比人們擔憂的要好得多,普遍對全球經濟感到樂觀有五個重要原因。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本月一日舉辦四十周年慶祝晚會,正在台灣進行訪問的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與蔡英文總統、副總統賴清德共同出席。波頓也在會中強調,台灣正受到來自中國的越來越嚴重的軍事威脅,應該更加融入國際集體防衛結構,以降低中國發動侵略的可能。

2024 年台美兩國都將迎來再一次的總統大選;美國方面,現年 80 歲的美國總統拜登( Joe Biden )日前透過一段影片宣布將競選連任,然而除經濟、內政問題外,年齡上的問題也引發內外不小疑慮。

韓國總統尹錫悅訪美之際,英國《金融時報》23日報導,為反制中國對美光(Micron)進行網路安全審查,傳出美國已向韓國提出要求,一旦中國制裁美光,屆時希望三星、SK海力士不要提升對中國的銷售量,防止北京得以填補晶片供應缺口;據了解,儘管美國在印太安全上和友邦聯手抗陸,但這是首度請盟國要求其國內企業配合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