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經與金融

科技時代,各國權力消長,影響全球經濟局勢脈動。你,跟上時代洪流了嗎?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身為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各國都將可能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變動飛速,難以預測的窘境裡。在未來,因應各國列強的權力轉移與開發中國家的興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活動照片

  •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 管仲閔

    管仲閔

  •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 葉俊榮

    葉俊榮

  • 毛治國

    毛治國

  • 嚴長壽

    嚴長壽

  • 鄭崇華

    鄭崇華

相關文章

歐洲央行表示,將創建一個新工具,以保護較弱的歐元區經濟體在加息的情況下不會受到借貸成本升高的衝擊,由此傳遞給投資者的信號是,歐洲央行將支持歐元區內陷入困境的政府。

總統尹錫悅承諾實行「小政府」 聚焦改革公共部門、金融等領域 卡車司機勞資談判陷僵局

綜合媒體報導, 全球投資市場承受來自美國通膨襲擊,美國五月通膨率升至8.6%再創40年新高 ,為了達到2050年淨零碳排放目標,預期全球未來25~30年期間必須投入數十兆美元的資本投資,大幅興建或翻修現有的基礎建設。與此同時,美消費者通膨預期又創新高,市場開始調整對美國聯準會(Fed)升息3碼幅度的預估加深,激勵美元指數升破105,刷新20年新高。

《日經》年初曾報導,日本股市「失去的33年」,日本股市「失去的33年」日經平均股指在1989年底創下3萬8915點的歷史最高點,到2022年已過去33年。日本該如何面對這「失去的33年」?

《日經》專題報導,日元貶值長期被認為對日本經濟産生積極影響。在製造業有優勢的日本,日元貶值將推動出口産品的競爭力提高,服務業等非製造業也受益於訪日遊客在日本增加消費。但如果在缺乏工資上升的情況下,日元貶值導致的進口價格持續上升,佔GDP一半的個人消費將隨之下滑,對於日本經濟來説,有可能成為進一步的逆風。

北京大學國發院名譽院長林毅夫撰文指出,美國的如意算盤是結盟各國跟中國大陸脫鉤,讓中國大陸重回封閉經濟,中國大陸要避免掉入美國圈套,必須努力保持增長。對內在疫情防控上,要做到科學有效的動態清零,提振經濟發展的信心。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東亞研究所主任黎安友日前於《外交政策》雜誌發表文章〈中國為何在烏克蘭議題上保持「和諧」?〉(Why China Threads the Needle on Ukraine),解釋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為何既不支持也不譴責俄羅斯總統普丁,又刻意與莫斯科保持距離?

《日經》報導,世界貿易組織(WTO)的部長級會議於6月12日在瑞士日內瓦開幕。世界貿易因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導致的物流停滯和食品短缺等影響,在從新冠疫情中復甦的途中面臨新危機,此次能否找到突破口?WTO的存在意義將受到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