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經與金融

科技時代,各國權力消長,影響全球經濟局勢脈動。你,跟上時代洪流了嗎?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身為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各國都將可能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變動飛速,難以預測的窘境裡。在未來,因應各國列強的權力轉移與開發中國家的興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活動照片

  •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 管仲閔

    管仲閔

  •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 葉俊榮

    葉俊榮

  • 毛治國

    毛治國

  • 嚴長壽

    嚴長壽

  • 鄭崇華

    鄭崇華

相關文章

歐洲聯盟(EU)今天升高和中國的爭端,向世界貿易組織(WTO)請求成立爭端解決小組,審理中國對立陶宛的貿易限制,以及歐盟專利所有權人的追索權。

美國在今年8月通過通膨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IRA),主要是透過租稅抵減及直接補貼,協助推動能源政策及因應氣候變遷;但此法案爭議性高,引起各國質疑。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7 日抵達沙烏地阿拉伯,展開 4 天訪問行程,路透報導指出,中共代表團此行將與阿拉伯國家簽署數十項協議,包括能源、安全和投資領域,價值近 9000 億元新台幣。目前在俄烏戰爭與通膨影響下,美沙兩國因能源供應問題產生齟齬之際,習近平此訪外界預估三方間的關係,將有新的變數。

台積電在鳳凰城晶圓廠的移機典禮,受到各界關注,美國總統拜登在出席該活動時,宣布美國製造業回歸,說新廠旨在打破美對外國製造商在關鍵零件的危險依賴,更說此廠關係到全美和全球,「台積電可能會改變遊戲規則。」

美國此前通過降低通膨法,對美國製造產品大行補貼,引發歐盟不快,擔心殃及歐洲經濟。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日前對此首度表態說,歐盟必須「簡化並調整」補貼的規定,以反制美國這項新法。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6日舉行首部機台進廠典禮,美國總統拜登親自出席,同時慶賀台積電將把在美新廠投資計畫擴大至400億美元,該投資案目前是美國史上最大的外國投資案之一。台積電未來將如何影響世界局勢,台灣政府當前尚未有具體回應,外界也各有解讀。

氣候變遷議題是當前全球主要經濟體之間,合作與攻防的重要籌碼,此前因「降低通膨法案」出現矛盾的美歐重新推進氣候合作,鋼鋁產能過剩的中國恐成最新矛頭指向,或被徵收新關稅。

台積電6日將在美國舉行「首部機台移機(First tool-in)典禮」,美國總統拜登、蘋果總裁庫克等政商人士皆將出席。在此前夕,華爾街日報 (WSJ) 報導,台積電上月曾為設廠致函華府,談到建設成本高昂、人力短缺等問題;台積電未來走向,外界都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