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保單恐拖垮業者 金管會:不再擴大解釋

編者按:

台灣疫情升溫,除了排隊買快篩等亂象外,防疫保單的理賠壓得業者喘不過氣,針對居家照護是否核保,爭議頻傳;金管會主委黃天牧2日表示,針對防疫保單理賠的增加,股東增資是解方,必要時金管會會動用緊急金挹注,未來將不再隨著防疫政策或疫情變化,擴大解釋保單的適用範圍。

將賠900億元?金管會將動用準備金

這波疫情恐超過300萬人確診,防疫險理賠恐壓垮產險業者,國民黨立委郭國文2日根據保險局統計資料指出,目前防疫保單約有600萬張,且還有許多在核保中,若以先前指揮中心估計的15%確診率來計算,隔離賠5萬元、確診賠5萬元,防疫險保單將賠900億元。民進黨立委鍾佳濱也指出,目前產業業者已理賠7.6億的金額,是否會影響保險業的永續經營?

對此,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回應說,保單理賠造成產險公司的龐大壓力,請股東增資是首要的解決方式。但如果狀況危急,金管會也將准許產險公司動用「重大事故準備金」161億元及「危險變動準備金」320億元,沖抵鉅額防疫保單的損失。

防疫政策須改變 不再擴大解釋

某產險業高層則指出,準備金填補其實是杯水車薪,除寄望大股東增資外,關鍵是「防疫政策」改變,如5月起聚餐不匡列,或是未來「以篩代隔」等,都可望讓隔離人數變少,減緩業者理賠壓力。另外就是「法定傳染病等級下降」,學者建議將COVID-19從目前法定傳染病第五類,降到第四類,依保單條款,包括國泰世紀產、明台產和中信產,這三家理賠額將得到舒緩。

黃天牧也表示,金管會需有一些底線跟原則,意味著金管會「不再擴大解釋保單理賠」,目前已放寬解釋的部分不變(如居家照護等同住院等),但不再因疫情變化或防疫政策轉變,再擴大解釋可理賠範圍。

保險局長施瓊華則說,一旦超過300萬人確診,產險業者除須透過增資、申請準備金沖回填補外,防疫政策也需要改變,才能扛住這波風暴,不讓業者倒閉。且確診者浮報密切接觸者,恐導致隔離理賠費用大增,施瓊華也表示,疫情指揮中心已訂出確診者應針對「同住親友」、「同事」及「同班同學」進行申報,而親朋好友聚餐等應不會匡列,這部分將請產險公會去跟各縣市政府及開立居隔通知的單位協商,明確開立標準,以免密切接觸者名單浮濫。

此外,仍有許多保單正在核保過程中,出現不少重複投保的客戶,黃天牧對此表示,在業者查詢產險公會投保紀錄後,不再為重複投保者提供保單,減少出險危機,強調「這沒有不對的地方」。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