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稅對抗/中國用稀土回擊美國關稅能否見效?

中國政府正在加強對高科技産品所需稀土的管控。4月4日,中國新將7種稀土納入出口限制對象,同時將冶煉工序限定在國有大型企業。此舉是為了反制美國在稀土冶煉方面對中國的依賴,併為中美之間在關稅問題上的對立做準備。  

「就算付再多錢,也有些稀土買不到了」,據貿易相關人士透露,對於新被納入管制範圍的稀土,由於審查的原因,新出口許可的申請手續暫時無法辦理。中國列入出口管制對象的稀土大部分是用於純電動汽車(EV)搭載的高性能磁鐵等的鏑和鋱等重稀土相關物質。除了稀土本身外,還包括合金、氧化物和化合物等。

此次出口限制的影響將擴展至螢光材料、醫療用途及包括軍事在內的高科技領域。自2023年中國政府將用於半導體等材料的鎵相關産品納入出口管制以來,出口至日本等國家的産品便因審查而出現延遲。一位外資企業高管表示:「稀土的供應鏈高度依賴中國,眼下只能依靠庫存來應對」。  

  

中國的調查公司「鐵合金線上」的數據顯示,在中國的稀土出口中,日本和美國的比例合計達到53%,佔一半以上。如果包括半導體製造設備巨頭的總部所在的荷蘭在內,佔比接近三分之二。有分析認為,這些國家將成為此次管制措施的矛頭。

在中國國內也加強了管制。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於2月公佈了《稀土開採和稀土冶煉分離總量調控管理辦法》和《稀土産品資訊追溯管理辦法》的草案。今後將進一步完善細節,爭取儘早實施。此前,中國政府一直將國內開採限制在國有大型企業。

新規則明確規定,關於從礦石中提取稀土元素的冶煉等工序,僅限於政府通過重組整合成立的大型稀土企業集團及其下屬企業。同時,不允許國有大型企業以外的組織或個人從事冶煉等業務。  

中國政府於2021年將原本分散在資源領域各大國有企業中的稀土業務進行整合,成立了國有企業「中國稀土集團」。今後,預計只有包括該公司在內的大型國企,才有資格從事稀土的開採到冶煉等一體化作業。關於稀土的冶煉等加工情況,也要求企業每月向有關部門報告。企業必須記錄稀土的生産、流通和使用等的資訊,並與有關部門共用。有分析認為,新規則的引進旨在應對來自美國的稀土進口增加。

冶煉工序會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如果不採取充分的環保措施,可能會導致周邊地區的環境污染。因此,美國等已開發國家傾向於在該工序上依賴中國。 儘管中國政府為應對電動汽車等領域日益增長的需求而不斷擴大稀土産量,但出於保護國內資源的考慮,也逐步放寬了對稀土進口的限制。

中國2024年稀土産量約為27萬噸。鐵合金線上透露,相比之下,中國同年稀土進口量約為13萬噸,按國家來看,美國佔41%,排名第一。隨著稀土在經濟安保方面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掌控供應鏈的中國在政治上利用這一資源的情況正在增加。

2010年中日關係出現對立時,中國暫時停止了稀土的對日出口。日本在使用稀土的高性能磁鐵領域有優勢,而美國則涉足搭載高性能磁鐵的高科技産品,因此日美兩國都致力於構建不依賴中國的獨立供應鏈。

美國開始在本國進行礦山開發。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數據顯示,美國2010年幾乎為零的稀土産量到2023年達到4.03萬噸,佔全球的約12%。稀土也被用於搭載於武器中的高性能磁體。圍繞跨越多國的供應鏈,日美歐與中國之間在經濟安全層面上的角力仍在持續。


延伸閱讀:

對抗中國壟斷 法日聯手打造歐洲首座稀土回收廠

面對中國稀有金屬的全球壟斷,法國與日本聯手,動工打造歐洲首座稀土回收廠,也將是西方最大的分離重稀土製造廠,盼為歐洲戰略產業帶來革命。法方表示,不僅將對抗中國的壟斷地位,更確保法、日的產業主權。

法國主要稀土開發與諮詢新創公司Carester旗下的Caremag為歐洲磁鐵回收先驅。17日,該企業新建的稀土回收工廠於法國西南部正式動工。獲得日本投資者和法國政府資助,目的是讓兩國在面對中國時,能確保在戰略金屬上的主權。

全球能源和數位轉型相當依賴被稱為稀土的戰略材料,然而這項關鍵資源無論是開採或是精煉,主要都由中國控制,對歐洲國家構成極大挑戰。為應對這種依賴,法國透過Caremag的稀土回收工廠,回收和提煉這些關鍵金屬。在大量資金的支持下,該計畫有望改變歐洲稀土產業,加強科技主權。

這座稀土回收廠將是全球在中國之外的第一座重稀土元素分離廠。這項計畫對於電動機和風力渦輪機都具有戰略意義。工廠預計將於2026年底完工,據信汽車大廠斯特蘭蒂斯集團(Stellantis)已簽約成為客戶。

為了對抗中國在戰略金屬上的壟斷,Carester目的昭然若揭:產業主權。法國能源轉型部長潘尼耶-胡納歇(Agnes Pannier-Runacher)表示,Caremag的這座工廠「將使其能夠獲得中國處於壟斷地位的技術,因為中國供應歐洲98%的市場」。

稀土及其所含的永久磁鐵都具有抗消磁的特性,在能源轉換中扮演重要角色,在電子產業中也發揮關鍵作用,用於電動汽車馬達、風力發電機、機器人和泵浦等。

工廠運作後預計每年能回收2000噸永久磁鐵以製造約800噸輕稀土,是電動馬達不可或缺的金屬。同時預計能提煉5000噸精礦,以生產600噸分離重稀土,也就是氧化鏑和氧化鋱,為超強磁鐵的關鍵元素,等同於約目前全球產量的15%。

以此產量,該廠不僅將成為歐洲第一座稀土回收廠,更是西方世界最大的分離重稀土製造廠。Carester主席卡宏寇特(Frédéric Carencotte)告訴法新社,「這代表歐洲在永磁稀土領域邁向獨立的重要一步」。

整個計畫獲得日本和法國共2.16億歐元(約新台幣77億元)的資助。其中1.1億歐元來自「日本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岩谷產業(Iwatani)等日方夥伴投資;1.06億則來自法國政府的補助、借貸和抵免。

除了對抗中國壟斷所帶來的價格與戰略主權風險,這座工廠也有環保企圖。工業部長費拉奇(Marc Ferracci)23日在一篇談及法國地下金屬開採的專訪中強調,「這座工廠的目標不僅是提取稀有金屬,更是轉化和回收這些金屬」。

相關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週二 (29 日) 在密西根州發表就職 100 天演說,宣告自己是歷來百日開局「最成功」的總統。他強調,這是「很多很多人」...
加拿大 總理卡尼領導的自由黨在廿八日的聯邦大選獲勝,可望拿下國會一六八席繼續執政,但離單獨過半仍差四席。卡尼在勝選演說表示, 美國 總統...
2025年4月28日,一個原本尋常的週一中午過後,西班牙與葡萄牙突然陷入了一場近年來歐洲最嚴重的大規模停電,...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23日在中國代表傅聰主持下,召開「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對國際關係的衝擊」的阿里亞模式(Arria-Formula)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