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批經濟部瀆職 能源政策環評未依規定執行

本月6日,監督施政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淨竹文教基金會、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等民間團體召開「能源開發未依法政策環評」記者會,批評經濟部新建天然氣的能源政策未依法進行政策環評。

近十年未提出「政策環評」 民團批評經濟部瀆職

監督施政聯盟召集人陳椒華表示,經濟部提出能源政策,按照「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則」規定應進行政策環評,但近十年經濟部都未提出。陳椒華進一步說,在政策環評前,應停止燃氣電廠個案環評。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批評,台灣對天然氣的依賴已經偏離「橋接性能源」角色。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陳憲政律師則表示,經濟部能源署應重新盤點、公告台灣未來10到30年天然氣供需量路徑預測、天然氣接收站興建、擴建計畫,包含天然氣接收站、海管、陸管、預計供氣量、輸氣量與啟用價格等資訊。

環保司司長徐淑芷表示,環境部是審查單位,僅能提出建議,能源政策的環評與否尚須視主管機關經濟部而定。徐淑芷指出,2011年經濟部曾提出《能源發展綱領政策評估》,兩種政策方案,若是核一、核二除役,就要增加高排碳的燃煤發電廠;或是核一、核二各延役20年,再增加較少的燃煤發電廠。然而經濟部後來自行撤案,當年的環保署並無後續審核。

經濟、環境兩部平行 政策環評無否定權恐難落實

徐淑芷表示,政策環評主要針對上位政策進行指導,雖僅具建議性質,但環境部仍鼓勵各主管機關進行完整的政策環評,「我們僅能提供建議,讓政策更臻完善。」

前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也認為,許多議題應事先通過政策環評檢查,找出環境保護的最低門檻。

不過,詹順貴不認同民間團體所稱「沒有政策環評,現行環評制度就必須全部停止」,他指出,台灣自美國引進政策環評制度,但不同的是,美國的政策環評既是對整體規劃評估,亦可針對具體個案的給出許可,而台灣的環評制度則是全部集中到環保署(今環境部)審查。針對個案開發許可,環境部有否決權,若同時引進政策環評,即便集中到環境部,環境部也只能做政策建議,卻沒有否決權。

詹順貴在任內主持多場離岸風場、科學園區政策環評,他指出,政策環評或耗時一、兩年以上,若在政策環評完成以前中止個案環評,代價可能過高:「會不會沒有政策環評,全部環評都停下來,接下來,我們台灣就什麼都停下來了?」

環團質疑再生能源應環評認定寬鬆 籲做政策環評(2024.09.05/中央社)

環境部預告修正再生能源應環評認定標準,監督施政聯盟及環團今天質疑相關標準對開發時使用山坡地、濕地及潮間帶等免環評認定過於寬鬆,籲實施政策環評,守護潛在環境敏感區。

環境部6月28日預告修正「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攸關太陽光電在山坡地、重要濕地,地熱在環境敏感區、一般區域,以及小水力等再生能源是否要做環評的認定標準,希望今年底前公告上路。

針對修正內容,環團今天在環境部前召開記者會,質疑認定標準缺乏生態保育抱負,呼籲實施政策環評,守護潛在環境敏感區。監督施政聯盟召集人陳椒華要求環境部至少在北中南東召開4場公聽會,廣納民意凝聚共識。

環境部環境保護司長蔡孟裕稍後在修正草案研商會議上說,將視此次會議會及後續彙集書面資料的狀況評估。

相關新聞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
 台灣是否要成立「主權財富基金」爭論多年,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於立法院答詢時表態,很想成立主權基金,將請中央銀行、國發會、財政部、...
近期市場開始討論美國「關稅戰」演變為「貨幣戰」的可能性,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於立法院答詢時直言,現在政府心理已有準備,「...
 環境部長彭啟明24日首度提出美國《關稅》政策對淨零推動有三大衝擊影響,企業受關稅影響對減碳投資觀望。他說,卓揆已指示要對企業「堅定又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