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紀忠講座》莊炳湟院士解析人工智慧熱潮

中央大學與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合辦的「余紀忠講座」,今年特別邀請莊炳湟院士擔任主講人,演講題目為〈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ehind and Beyond the Fad 人工智慧熱潮的台前幕後〉,本次講座包括三個子題,人工智慧的記算模式基礎、何為生成式人工智慧、如何思考人工智慧與人類智慧的異同短長。期望藉由此次講座,幫助大眾深入理解人工智慧科技的正確內涵。

本次講座特別邀請莊炳湟院士擔任主講人,莊院士在學術界享有盛譽,研究專長為人工智慧與決策理論、智能信號與信息處理、計算機及資訊科學、隱式馬可夫模式、人機互動、自動視訊系統、語音信號辨識及通訊科學等,其所著語音識別基礎一書,是公認經典之作,對學界和業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周景揚校長表示,生成式AI(如ChatGPT)和強化學習的迅速發展,為未來科技創新提供無限潛力。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AI造成的偏見和錯誤判斷,也引發社會的關注與憂慮。莊院士作為傑出的學者,有助於提供我們對人工智慧的正確認識,並提出應對相關挑戰的策略,推動科技朝向正向發展。

莊院士首先以「智能」一詞破題。他表示,人工智能主要為模擬記憶聯想與比對辨別兩項功能,並非包含所有智能。AI技術還無法達到更深層次的思維層面,所以不使用「智慧」一詞。生成式AI目前只能根據字詞出現的頻率來推測語境,但對於與人類經驗相關的更複雜情境,比如「意境」和「心境」,則難以理解。且當前的生成式AI除了提供一些零散、缺乏深度且可能不符合事實的信息外,還缺乏一致的邏輯和自我檢驗能力。但是我們可以善加利用人工智能作為工具,幫助人類取得更大的成就。

過去十年,隨著計算能力和數據量的顯著提升,人工智慧技術進展快速,並對各領域及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生成式AI的興起,更是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熱潮,同時也引發許多人對科技失控及潛在風險的擔憂。與談人葉永烜院士提出了AI如何協助學校發展的相關問題,莊院士認為,AI可以作為學習批判思考的工具,學生須從可能錯誤的資訊中,培養資訊識讀的判斷力。透過莊院士的深度剖析與獨到見解,觀眾對人工智慧能有更全面的理解,也能為台灣文化、社會及永續發展帶來積極的啟發。

相關新聞

為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衝擊, 國民黨 今天在人數優勢下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眾消費韌性」特別條例,明定提供企業金融支持...
嘉義 滯洪池水面型太陽能光電板破損 颱風丹娜絲從嘉義縣布袋鎮登陸,百年一遇,強陣風造成嘉義地區災情嚴重,...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日韓等14國關稅通知書,台灣不在其中,川普也簽下行政命令,將對等關稅暫緩期延長至8月1日,包括台灣在內多國獲得更多談判空間...
美6月製造業PMI 三年新高 終值更勝初值,惟ISM數據示警低迷局面未解;歐元區製造業續好轉,力拚脫離緊縮 金融數據供應商標普全球(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