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智輝:無人機產值4年增10倍

 「台灣卓越無人機海外商機聯盟」誓師大會23日在台中舉行,與會的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發展無人機已是世界趨勢,台灣正式組成國家隊,集結眾人之力,現在就是最佳時機,未來聯盟將代表台灣爭取政府對政府(GtoG)的國際市場訂單。

 郭智輝表示,經濟部會全力支持聯盟的發展,提供必要的研發補助資源,也會從經費層面,提供協助,來解決研發及整合過程面臨的問題;而聯盟的成立,因為有產業投入、政府支持,更有明確的目標,預期於2028年台灣無人機產值實現10倍增長,並成為亞太第一個無人機民主供應鏈中心。

 擔任台灣卓越無人機海外商機聯盟首屆主席的漢翔董事長胡開宏,在成立大會中承諾,將聚焦國際合作,配合政策方向,帶領聯盟成員打造無人機供應鏈,並邀集經濟部、聯盟成員、國內業者、工研院等產官研,共商未來大計,展現台灣發展無人機產業的決心。

 聯盟廠商總家數超過50家,包括漢翔、神耀科技、亞洲航空、雷虎科技、中光電智能機器人、經緯航太、長榮航太,及佳世達集團等。聯盟也將進行各廠商能量盤點,胡開宏強調,所謂能量盤點,並非要探知各家廠商的營業機密,而是針對彼此的優勢與劣勢,進行整合與互補,「分工」是這個聯盟相當重要的功能。聯盟成立初期,會維持每月一次的聯盟會議,由七家協同主席公司輪流主辦,藉此深化交流。

 胡開宏透露,漢翔擔任與國外無人機廠商的接洽窗口,將會扮演好協調角色,與聯盟成員充分討論,依照各家廠商的核心技術,才能提高成功率,向國際爭取業務,媒合最佳接單組合。

 工研院長劉文雄表示,該院首先是在符合市場導向前提下,將協助核心技術的開發,換言之「也就是產業出題目,我們來找答案」;其次是聯盟切入市場策略的協助,例如國際趨勢分析等。因此,聯盟成員的互動與交流非常重要,該院也會指派專人參與每個月的聯盟會議。

 無人機市場在全球發展蓬勃,但在國內仍屬新興產業,投入廠商雖多,但其規模較小,在系統整合能力上,相對較缺乏,當務之急先建立國內的經濟規模,打造「短鏈」與「韌性」,進而凝聚成堅實的國家隊。


延伸閱讀:

台美無人機合作 漢翔扮演關鍵角色

美國在台協會(AIT)正安排一個「無人機及無人機反制代表團」訪問台灣,探索雙方合作機會。法人指出,若台美無人機合作得以順利,台灣無人機聯盟中以漢翔(2634)為首的的七大指標廠商,將扮演關鍵角色。

台灣無人機聯盟七大主要成員包括漢翔、神耀科技、亞洲航空、雷虎科技、中光電智能機器人、經緯航太、長榮航太、佳世達集團各具優勢,能打造專業的無人機系統產品。

台灣無人機聯盟主導者漢翔表示,該公司長期執行軍用及民用飛機的研發專案,「系統整合」正是其所長,有信心能在無人機領域提供關鍵貢獻,協助所有廠商發揮自身實力,先建立出國內的經濟規模,打造「短鏈」與「韌性」,進而凝聚成堅實的國家隊。至於長榮航太,則已取得「陸用型監偵無人機原型機」標案量產機型,代表公司的研發生產能力已受到肯定。

此前,中光電旗下子公司中光電智能機器人公司(CiRC)參與國防部「微型無人機」、「監偵型無人機」量產購案評選,根據國防部公佈決標結果,一舉得標微型1,485架、監偵型1,552架,兩案共3,037架,成為這次軍用商規六款無人機購案中,採購數量最多的得標廠商。中光電智能機器人投入智能無人機核心技術開發與製造十年有成,這次得標的兩款「微型無人機」、「監偵型無人機」,充分展現自主研發實力和在地產製優勢。

金融時報:台美合作強化無人機供應鏈 排除仰賴中國

英國「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今天報導,台灣和美國正規畫開啟雙方無人機業者的合作,這是打造不仰賴中國的供應鏈相關努力一環。

金融時報指出,26家美國無人系統和反無人機系統的製造商主管將於22日抵達台北,預計跟台灣的無人機業界人士、負責武器採購與研發的軍方官員,以及其他研究人員和工程專家,召開為期3天的會議。

訪團成員還包括美國商務部、國防部防務創新單位的官員,以及國防部微電子研究與工程部門主管謝諾伊(Dev Shenoy)。中國無人機產業規模全球居冠,而台美共商打造無人機供應鏈的雙邊交流,凸顯更多產業「去風險」(de-risking)而展開的種種努力,這是源於美中角力以及華府對於若干中國產品的安全疑慮,尤其是軍民兩用產品。

即使許多西方國家設法降低他們對台灣晶片製造商的仰賴,但這些西方國家還是強調,台灣的科技讓自身依舊是全球供應鏈要角。美方這次組團來訪的重點之一,就是讓美國業者尋覓非中國零組件的供應商或製造夥伴。訪台美企包括生產彈簧刀(Switchblade)自殺無人機的空境公司(AeroVironment),台灣正採購超過700套的彈簧刀系統。

其他訪團成員還有反無人機系統供應商Dedrone,以及聲稱要大舉進軍台灣市場的武器承包商諾斯洛普格拉曼(Northrop Grumman)。台灣擁有數十家商用無人機企業,不過相較於中國的無人機業者,台灣相關企業的規模不大,而且向來以生產比較小型的飛行機具為主。受到2022年俄羅斯揮軍入侵烏克蘭的影響,台灣政府致力於「無人機國家隊」計畫,以推動無人機產業。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