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辛吉籲 美中談判應避免將台灣置於核心

編按:針對拜登保台說,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發表了看法,他認為,華府和北京應試圖避免將台灣置於美中緊張關係的核心,並直指全球兩大經濟體應降低彼此敵對關係。

美中關係正常化推手、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透過視訊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表示,華府和北京應試圖避免將台灣置於美中緊張關係的中心,並指全球兩大經濟體避免直接衝突符合國際和平的利益。季辛吉是在拜登發表防衛台灣談話後不久,發表演說。

美國總統拜登稱,若中國企圖武力犯台,美國願軍事介入以保衛台灣。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同日呼籲,台灣不能成為美中雙邊談判與緊張關係的核心。

美媒CNBC報導,季辛吉在拜登談話後不久發表上述評論。季辛吉在春季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EF)上表示,美國不應透過「詭計」或循序漸進的方式,發展制定「兩個中國」方案,而中國在對台議題上一直保持耐心,往後也會如此。

季辛吉說,華府和北京必須設法避免將台灣置於美中緊張關係的中心,並補充說,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應避免直接對抗,以符合全球和平利益。

季辛吉表示,美中談判的核心,最重要的是討論影響彼此敵對關係的原則,以及至少為合作努力提供一些空間。他補充說,「對於世界的整體和平而言,美國和中國緩和雙邊的敵對關係非常重要。」

他重申,美中雙方都需要固守已經實施半世紀的「一個中國」架構。

華盛頓郵報分析,拜登態度透露美國可能做出比長期以來遵守「一中政策」更進一步的動作。華府對台海問題採取的「戰略模糊」立場,出現了不一樣且暗示著大事不妙的轉變。

報導分析,拜登談話可能透露不祥之兆的原因在於,美方可能研判台海衝突極可能發生,因此公開談話才會出現用詞改變,從另一個角度看來,美國高層官員公開談話使用類似用詞,還可能讓美國因此捲入台海爭端。

根據《台灣關係法》,美國將確保台灣擁有充分資源足以自衛,但未保證中國如果侵略台灣,美國將展開軍事干預。華郵分析,拜登曾任參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對於「軍事介入」定義的拿捏,絕對非常清楚。

2001年間,當時身為參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的拜登,便曾批評當時的總統布希發表美國承諾防衛台灣的言論時,說詞過於強硬;布希被媒體問到是否願意全力出動美軍防衛台灣時回答:「不惜一切。」當時拜登批評布希的發言形同對台灣做出「令人吃驚的新承諾」;拜登也說:「我們的戰略模糊政策現在似乎變得模稜兩可了,這可算不上讓問題得到改善。」

美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表示,她不確定北京對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是否有信心,北京看到的是美國對台灣的聲明「愈來愈不明確」,對於拜登「軍事介入」的說法,她認為讓美國盟友跟對手了解美方政策是很重要的,但美國政策的混亂可能會破壞威懾力、「激起我們試圖阻止的攻擊」,而「這是我們亟欲避免的」。

葛來儀亦擔心目前中共政壇撲朔迷離,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可能會因為看起來弱勢而認為「必須做點什麼」,她強調現在「絕非是把他(習近平)逼到牆角的好時機」。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