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後 學者:大陸仍面臨3大挑戰 半導體成熟製程將過剩

中共三中全會閉幕並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簡稱「決定」)。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劉孟俊19日表示,三中全會後大陸仍面臨人口老齡化、環境保護強化、國際環境挑戰增加不確定性三大挑戰。至於大陸近期擴大成熟製程晶片產能,未來會發生產能過剩對全球造成威脅。

劉孟俊在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舉辦的「解析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座談會」上指出,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預測,大陸短期1到3年人均GDP保持在4%到5%。中期 5到10年隨著結構優化和新質生產力 發展,人均GDP成長維持在3到4%左右。2035年人均 GDP成長「有機會」達到2萬美元,達到高收入國家的門檻。

不過劉孟俊直指,人均GDP成長速度跟GDP成長規模速度不相容,隱含人口成長速度減緩,因此整個三中全會要處理大陸未來風險,例如升級創新能否吻合,如何解決人口老化,政府債務房地產風險是否會影響到長期穩定,以及國際因素、美中之間關係,地緣政治等都會影響到GDP。

劉孟俊表示,這次「決定」提到很多「科技」解決國內外問題,提到「集中資源辦大事」思維,尤其是新的結構調整,關注「新質生產力發展」運用推動產業升級,因此在2010年提出戰略新興生產力, 2015年提出「中國製造2025年」, 2024年提出「未來產業」,可關注新材料、新能源等。

劉孟俊指出,這次三中全會,仍是以中國式現代化為主軸,社會目標是共同富裕,區域均衡發展和提高人民幸福感,不僅是追求經濟發展,也注重社會公平和永續發展。因此配置一個高科技發展模式,不會大規模刺激內需消費,主要透過溫和刺激,提倡社會保障體系,提高老百姓收入,優化消費環境等。

劉孟俊表示,三中全會提到「新型舉國體制」,最大特點把民營經濟納入,像是產業標準設定,要走到海外,例如電動車、獨角獸企業,以及民營經濟創新,科技產業液化然後走到國際市場,縮短科技創新到產業創新。

至於外界關注大陸近期擴大成熟製程晶片產能,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日前也發布報告,估計到2025年,大陸晶片製造商的產能將增加14%,增速是其它地區的2倍以上,每月將達1,010萬片晶圓,約占全球總產能的三分之一。

劉孟俊認為,解決半導體還需要很多環節,民營經濟如果沒有推到國際市場,花再多錢靠國企也是沒用,儘管大陸的曝光機的設備突破有進展,設備採購和進口成為全球少數國家中進展非常快,但在成熟製程方面,未來會發生產能過剩對全球造成威脅。

黃健群:三中重視「分配」勝過「發展」

全國工業總會大陸處處長黃健群昨在海基會舉辦兩岸經貿關係新情勢及未來展望講座表示,十一屆三中全會強調的是開放,那廿屆三中更多強調的是改革,此外本屆三中全會會更多的去強調所謂的分配安全,發展可能相對不是那麼重要。

黃健群分析,這次三中全會延期雖然外界認為跟經濟路線改變有關,但他認為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對於大方向包括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都已經有非常清楚的路線的論述,所以延期大概率是在處理人事問題,而不是處理經濟路線問題。

黃健群強調,三中事實上是在做好整個國際情勢轉變的一個防禦性準備,特別在歐美陸續貿易制裁舉措下,勢必對大陸出口會有很重大的影響,而大陸要如何在上述背景下,帶動內循環,這是未來不會改變的方向。

對因兩岸政治氣氛不佳導致兩岸經貿ECFA早收清單切香腸式收回關稅優惠,黃健群觀察,他認為,中共不會希望完全切斷兩岸貿易往來,而是通過兩岸貿易舉措手段,希望兩岸回到產業合作軌道,有促談意味在。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昨出席國策院座談會表示,中共三中關鍵議程只有兩項,一是路線,另一是人事。他解釋,這次三中重視的是全面性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等於是中共第一次把改革開放在「國家安全」架構下進行改革開放,且要為二○三五年中國式現代化來做一些推進的作用。「總換言之,它更多是重視中長期有沒有效果」。

人事問題,張五岳指出,目前為止雖有五個中央委員看起來違紀,但是很多的中央委員也都還沒有處理,「三中全會應該會趨於明朗化」。

大陸六月下旬公布「懲獨廿二條意見」,張五岳表示,以北京的策略作法,「大家也不用過度憂慮」,大陸宣傳口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篇高規格的評論員文章對此有所宣示。國台辦主任宋濤、副主任潘賢掌與發言人陳斌華的談話,都有幾個共同關鍵字,包含「極少數」、「台獨頑固分子」,結合起來才可能有所謂處罰。

中共三中全會提300項措施 習近平再度親自任文件起草組組長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18日閉幕,中共中央睽違已久於19日召開記者會,強調三中全會文件的起草小組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親自擔任組長,這也是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習近平第三度擔任三中全會文件起草組長。官方還指出文件「共提出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

這場記者會由中共中宣部副部長、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莫高義主持,出席官員包含大陸全國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中央改革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穆虹;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辦主任韓文秀;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沈春耀;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唐方裕(正部長級)。

就全會概況、全會主題和全會文件起草情況,唐方裕指出,全會「充分肯定」中共二十屆二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認為,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中央政治局認真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二中全會精神」,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

對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唐方裕提及,係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親自擔任文件起草組組長,「全程擘畫、組織調研、精心指導、把脈定向,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文件起草組認真貫徹習近平重要指示,開展了扎扎實實的課題研究、調研訪談、專題論證,「通過多種方式、多種管道發揚民主、集思廣益,有效集中了黨內外智慧,廣泛凝聚了改革共識」。

唐方裕強調,「黨中央確定以此為全會主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一方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面臨許多複雜矛盾和問題,必須克服種種困難和阻力,需要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包括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內的黨和國家一切重大戰略部署,都必須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來謀劃和展開」。

他重申「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全會主題,抓住了事業發展的核心和關鍵,意義十分重大」。他還介紹,《決定》共15個部分、60條,分三大板塊。第一板塊是總論,第二板塊是分論,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全面部署各領域各方面的改革。第三板塊主要講加強黨對改革的領導、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決定》「共提出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都是涉及體制、機制、制度層面的內容,其中有的是對過去改革舉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據實踐需要和試點探索新提出的改革舉措」。

穆虹則提到,三中全會《決定》開篇指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新征程,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全新局面」,「這是黨中央總結新時代以來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成就作出的重要判斷」。

穆虹表示,《決定》明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他強調,《決定》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好「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系統觀念」等六條原則,「我們必須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嚴格遵循、長期堅持」。

相關新聞

歷經數個月的談判,美烏終於敲定礦產協議,這不僅象徵著美烏兩國深化經濟與軍事合作的決心,也被視為 川普 政府對 烏克蘭...
美國政府限制輝達(Nvidia或NVDA,陸譯英偉達)對中國H20晶片的出口,導致該公司股價大幅下跌。...
美國總統川普週二 (29 日) 在密西根州發表就職 100 天演說,宣告自己是歷來百日開局「最成功」的總統。他強調,這是「很多很多人」...
加拿大 總理卡尼領導的自由黨在廿八日的聯邦大選獲勝,可望拿下國會一六八席繼續執政,但離單獨過半仍差四席。卡尼在勝選演說表示, 美國 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