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第二季GDP年增4.7% 內需不足較突出

大陸國家統計局7月15日公佈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61兆683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0%。其中,第二季GDP同比增長4.7%,增速較第一季放緩0.6個百分點。

據《界面新聞》報導,第二季GDP表現不及預期,數據發佈前,界面新聞採集的9家機構預測中值顯示,第二季GDP同比增長5.1%。分析師認為,第二季經濟數據呈現出外需偏強、內需偏弱,生產端景氣度由高到低,出口持續向好,物價有所回暖等特點,「為繼續鞏固經濟穩步恢復的良好態勢,需要加大政策力度,提振內需,擴大有效需求。」

綜合陸媒報導,分析指出,從短期來看,第二季經濟增速下滑有極端天氣、雨澇災害多發等短期因素的影響,也反映出當前經濟運行中的困難挑戰有所增多,特別是大陸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國內大循環不夠順暢等等。但從基本面看、從中長期看,經濟穩定運行、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高品質發展的大勢沒有改變。

第二季經濟體量超過人民幣(下同)32兆元,工業增加值、貨物進出口總額都超過10兆元,這些總量指標規模依然十分可觀。就業形勢比較穩定,第二季城鎮調查失業率與上年同期和第一季相比均下降0.2個百分點,客運量、鐵路貨運量、用電量等實物量指標保持較快增長,製造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扎實推進,新產業新動能培育成長。這些都表明當前經濟平穩運行的態勢沒有變,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高品質發展的積極因素還在繼續累積。

大陸國家統計局也表示,總的來看,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轉型升級穩步推進。同時也要看到,當前外部環境錯綜複雜,國內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經濟回升向好基礎仍需鞏固。

基建投資繼續回落

1-6月,大陸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5.4%,漲幅較前5個月回落0.3個百分點。整個第二季,基建都呈現逐漸「下台階」的走勢。「第二季基建增速持續回落,除了前期專項債發行節奏偏緩,貴州、天津等12個高負債省市政府投資項目面臨嚴格管控等原因外,還包括近期南方雨澇災害對基建項目施工有一定影響。」王青說。

據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統計,1-6月,新增地方債累計發行1兆8259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發行1兆4935億元,發行進度為38.3%,明顯低於過去五年同期平均59%的水平。分析師認為,第三季隨著地方債、超長期國債發行節奏加快,基建大概率將提速,不過由於地方優質項目缺乏,基建投資上行空間有限。

製造業投資連續三個月放緩

1-6月份,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5%,較前5個月放緩0.1個百分點,增速連續三個月放緩。對於製造業投資的連續下行,王青表示,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根據東方金誠的測算,去年5月製造業單月投資增速為5.1%,6月升至6.0%,基數抬高會對今年6月製造業投資增速有一定下拉作用。

二是,4月以來南方雨澇災害較重,這不僅對基建投資影響較大,也可能對一些製造業投資項目建設進度有一定影響。第三個原因可能更重要。「近期製造業中長期貸款保持高增,但總體增速呈現較快下行勢頭。其中,6月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增速為18.1%,5月末為21.8%,3月末為26.5%。這裡面主要是金融『擠水分』,但也可能對有實際需求的製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節奏帶來一定影響。」王青說。第四,他指出,近期海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可能在短期內對國內製造業投資帶來一定影響。

經濟學人智庫高級分析師徐天辰指出,製造業投資短期內有望繼續受益於中游設備製造行業的高景氣度,以及設備更新等系列政策的支持。不過,在更長時間維度下,需要關注製造業利潤較低的問題,這一現象導致企業投資回報率不足,進而制約後續投資。

房地產投資3月來首次止跌

1-6月份,大陸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滑10.1%,降幅和前5個月持平,止住了3月以來降幅連續擴大的態勢。

5月17日,大陸人行聯合金融監管總局推出取消全國層面房貸利率政策下限、下調房貸首付款比例和公積金貸款利率、設立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等一系列穩樓市政策。此後,北京、上海等重點城市紛紛跟進落實,一二線城市商品房銷售開始邊際好轉。克而瑞數據顯示,6月,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均創年內單月新高。

分析師表示,在一線及重點二線城市剛需脈衝式釋放後,第三季樓市可能繼續處於低位運行狀態,加之房企資產負債表壓力仍較大,這意味著房地產投資也將繼續在低位運行。經濟學人智庫高級分析師徐天辰認為,現階段尚不足以得出地產企穩的結論,主要原因是房企資產負債表依舊面臨很大壓力,房企「銷售下降-財務吃緊-減少拿地投資-無房可賣」的循環仍然存在。

王青指出,5月17日樓市新政密集發佈後,從各地執行情況來看,下調首付比、降低公積金貸款利率等措施都已得到較快落實,而最為關鍵的房貸利率下調幅度普遍僅為0.3-0.4個百分點,這與過去兩年的房貸利率平均下調節奏相比沒有明顯變化,恐不足以有效提振樓市、扭轉市場預期。

消費增速創17個月新低

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0%,較5月回落1.7個百分點,創2023年2月以來的最低增速。五一假期消費需求集中釋放後,消費動能有所走弱。今年端午假期出行人次在去年的高基數上繼續保持增長,但人均消費為367元,約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0%;「618」大促也較為平淡,據星圖監測數據顯示,今年「618」期間全網累積銷售額為7428億元,相比2023年的7987億元小幅下滑。

民生銀行在研報中表示,在端午假期和「6•18」銷售等拉動下,居民短貸季節性回暖,但受當前消費能力和意願制約,總體強度不及往年同期。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指出,當前大陸國內需求不足、微觀主體預期不穩和信心不足的問題依舊突出,房價、股市等均未止跌,意味著居民存量財富收縮趨勢或仍將持續一段時間,其對消費的負面衝擊不容小覷。

徐天辰也表示,對於收入不確定性的擔憂使居民消費維持謹慎,預計消費將繼續呈現「高價(消費)弱、低價(消費)強」的走勢,汽車、金銀珠寶等消費品增長可能較為乏力,食品類、日用品類等增速可能較快。提振消費宜放眼長遠,關鍵是通過改革承諾提高居民信心和消費意願。

6月份,限額以上商品中,同比漲幅最高的分別為糧油食品類、煙酒類、石油製品類,分別增長10.8%、5.2%和4.6%;化妝品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汽車類表現較差,同比分別下降14.6%、7.6%和6.2%。

工業生產連續兩個月放緩

6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3%,較5月回落0.3個百分點,創4月以來最低增速。分析師表示,6月工作日較去年同期減少2天,加之上年同期基數較高,對今年6月工業增加值同比造成一定下拉影響。2023年6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漲幅較前月加快0.9個百分點。

王青表示,除了工作日的減少,6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中的生產指數進一步下行至50.6%,較上月低0.2個百分點,這在很大程度上預示了工業生產走弱的趨勢,背後的主要原因是國內市場需求邊際走弱。

伍超明表示,中美補庫存週期共振、國內新動能加快發展、政策繼續加力顯效,均對工業生產形成支撐,但內外需持續明顯改善均具有一定不確定性,尤其是地產需求低迷仍待提振,工業增加值增速或總體維持穩定。

相關新聞

歷經數個月的談判,美烏終於敲定礦產協議,這不僅象徵著美烏兩國深化經濟與軍事合作的決心,也被視為 川普 政府對 烏克蘭...
美國政府限制輝達(Nvidia或NVDA,陸譯英偉達)對中國H20晶片的出口,導致該公司股價大幅下跌。...
美國總統川普週二 (29 日) 在密西根州發表就職 100 天演說,宣告自己是歷來百日開局「最成功」的總統。他強調,這是「很多很多人」...
加拿大 總理卡尼領導的自由黨在廿八日的聯邦大選獲勝,可望拿下國會一六八席繼續執政,但離單獨過半仍差四席。卡尼在勝選演說表示, 美國 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