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任性治國 or 治國韌性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遞案要求立院召開臨時會,地制法修法在臨時會確定不會缺席,柯要為大新竹升格做最後一搏。

迎接壬寅年,與國土發展相關之熱門新聞即竹竹新都之倡議,接著又由輿論順勢倡議彰化/雲嘉嘉,希望九都誕生成為予以地方之新年禮物?這些攸關國家產業、政經、人民福祉之發展,其實是需經非常複雜審慎評估與共識之決策過程。過去任何地方的提議,均需經經建會(今國發會)透過無數次與各部會決策者焦點討論,模擬各項財政、公共建設、資源供給力、地方承載力後,行政院才會明確定案。而今在超高效率之政黨運作下,卻「任性」修法定奪,著實令人憂心。

新竹市這些年來獲高度財政支援與專業知識群挹注,政績斐然,有目共睹。唯此個案與國家對「新都」之決策應是兩回事,沒有經過深度周延評估之決策過程,正是國土治理隱藏之危機。

以「任性」治國來形容有兩層意義,「漢典」引述對任性的註解是「聽憑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或恣意放縱以求滿足自己的慾望或達到自己某種不正當的目標;或執拗使性無所顧忌,必須按自己的願望或想法行事。」比對現行政策,往正面解釋是治理者得以完全聽憑本能的意願而達成潛意識之意願;但往另一光譜思考,這種「任性」是否就得以恣意拋開應有之治國倫理與行之有序之治國規畫流程與框架?「任性」治國又凸顯出行政院、國家領導人在作任何重要決策時,其智庫是否周延、專業?

諸多國家層級之國土計畫、行政區劃、交通建設、能源政策…實非少數意志決策可定調。國內相關國土/區域/都市規劃專業界均有感,怎麼國家重要的治國策略幕僚—「國發會」消失了?當自兩都到五都,六都再到九都,想想一個蕞爾之島有本錢如此為權力分割嗎?歐盟、日本在作國土規畫時並非以「土地利用」為「行政區劃」之依據,而是透過國家最高國土經營之幕僚單位,研提願景性、引導性且可隨時間彈性調整之「國土空間經營策略」,是宏觀綱領而非「實質土地利用」計畫,此態勢將把國土計畫發展之精髓窄化、僵化了。

台灣有舉世獨特之文化、景觀與生物多樣性。如果任何縣市合併未審慎考量爾後之可持續發展與衝擊,包括財政、社會與文化資源潛力評估,「美」「力」台灣將只會是個口號。明智的決策者應設法釜底抽薪,根本解決地方財政之公平與效能;除了人口,地方自治之韌性尤需建構在幅員與人力資產對等之基盤上,唯有均富方能臻至小而美的韌性國家。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