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開跑 闖關CPTPP留意4重點

據《工商時報》綜合報導,RCEP2022年元旦起生效,政府提出信心喊話,表示將爭取盡速加入CPTPP,加強產業供應鏈布局以因應衝擊的信心喊話,學界亦有分析,運用國際情勢,有利於台灣加速進入CPTPP進程。

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以下簡稱RCEP)」生效後、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以下簡稱CPTPP)」前,因兩岸、中美問題複雜度高,台灣產業對外貿易上仍難避免受到衝突。

首先回顧RCEP歷程,大致如下,2011年,東協國家提出的構想,2012年,東協十國與中、日、韓、印度、澳洲、紐西蘭的領導人共同發佈聯合聲明,並於2013年展開第一輪談判,2019年經過30多輪談判後,RCEP第三次領導人會議聯合聲明宣布,15個成員國結束全部20個章節的文本談判以及實質上所有的市場准入問題的談判(印度於2019年11月退出)。

對這一貿易協議的前景,所有參與各國都表示歡迎。例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讚揚RCEP是「重要的成就」,顯示各方有決心「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

受到兩岸關係惡化影響,台灣參與RCEP可能性早就微乎其微,加上大陸積極參與區域經濟的野心及版圖不斷擴大,在RCEP生效及兩岸均申請加入CPTPP之際,以下問題值得關注:

一、以RCEP規模而言,參與國包括東協10國及中、日、韓、澳、紐,GDP總額占全球約1/3,形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經濟圈。且RCEP成員與我貿易值占我國總貿易值高達58%。RCEP生效後,對台灣最大影響來自「中國與日本」、「日本與韓國」二個新建立自由貿易關係,預估會增加我國產品在此三市場的競爭壓力。

二、RCEP是包括中國在內的15個亞太國家打造世界最大經濟圈,可視為北京過去十年尋求更大程度經濟一體化的最高峰,特別是這一貿易協定是中國在亞洲影響力日益加強的體現,也是中國主導的亞洲在貿易領域抗衡美國的必然結果。

三、中國與周邊多個國家簽署RCEP之時,正值中美角力擴張之際。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調查與限制,對中國經濟及貿易造成重大影響,中國有必要尋求突破限制,例如要實現「一帶一路」戰略,也有重新構建全球貿易體系的必要,RCEP是中國制定貿易規則爭取主動權的標誌。

四、中國與台灣已先後申請加入CPTPP。

稍早,中經院台灣WTO中心資深副執行長李淳分析,RCEP生效對台灣產業短期內不會受到太大衝擊,因RCEP承諾內容沒有太大改變,加上廠商早已赴東南亞布局,且台灣對RCEP成員國出口70%以上免關稅,RCEP生效後,對台灣影響較大之處應是中、日、韓新建立的自由貿易關係,必須保持注意。若以降低成本為考量,企業可透過赴東南亞投資,在當地製造產品後再出口到RCEP的國家,即可享有協定優惠關稅。

李淳指出,兩岸關係現在陷入僵局,想加入RCEP的難度非常高。站在政府的角色如要解決衝擊,加入CPTPP即是無法加入RCEP可能的替代方案。CPTPP成員國有超過一半成員和RCEP重疊,與其聚焦機會趨近於零的RCEP,2022年應該將焦點放在CPTPP。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