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選後拜登要派高級代表團訪台 北京回應了

據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10日報導,5名熟知相關計畫的消息人士透露,拜登打算在台灣大選後,派前民主黨副國務卿史坦柏格(James Steinberg),以及共和黨前國家安全顧問海德里(Stephen Hadley)率跨黨派代表團訪問台北,而這可能使美中設法穩定緊張關係的努力複雜化。

 

而中方駐華府使館對《金融時報》相關報導的回應說,北京堅決反對美國與台灣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接觸,並要求拜登政府停止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訊號,不要以任何形式干預台灣選舉,至於白宮則拒絕評論相關消息。

 

拜登任內雖曾派兩個由前官員組成的高層代表團訪台,以向台灣保證,美國在面對北京壓力時所提供的支持,但在台灣總統大選後,隨即派出這類代表團仍是不尋常的,並可能會激怒北京。

 

美國一名前官員國說,拜登決定緊接著台灣選後這麼快就派代表團訪台,是危險的舉動,可能引發反效果。「在這敏感時刻,美國的首要目標應該是鼓勵北京和台北自制,」他說,「而派出這麼高層的代表團,看起來就像熊抱台北,為北京反應過度提供掩護——我們需要採取較微妙的行動才會有效。」

 

另一位熟知相關訪問的人說,這是個壞主意,因為台北和北京都可能以不同方式,利用它來推動自家議程,繼而使華府的政策複雜化。這位人士還說,北京會「懷疑」美國就這次任務提供的任何私人保證,尤其是如果北京根本不信任的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贏得總統大選的話。他指出,台灣政治人物也會「為了自身目的而扭曲這次訪問,而這可能會加劇兩岸緊張局勢」。

 

相對的,也有人認為,這是個能幫助台灣的好主意。例如,「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兩岸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便直言:「傳達我們支持台灣民主及新總統的訊息很重要,而在兩黨合作的基礎上這麼做是有幫助的。」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