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10/22~10/27)重要新聞回顧

【水水台灣】
黃正忠/台灣該緊張的「全球塑膠公約」
台灣必須心裡有數,要在二○四○年終結塑膠汙染,石化與對塑膠依賴高的產業勢必面臨政府去除對化石能源補貼,以及環境外部成本內部化帶來的碳價格之雙重成本遽增的壓力。台灣已經沒有陶醉在廉價塑膠的石油經濟舒適圈的條件,不清醒,二○二四年「全球塑膠公約」對台灣絕對會是一個災難!
延伸閱讀1:推動全球塑膠公約
延伸閱讀2:產油國跟產業卡進展 全球塑膠公約談判龜步前進
延伸閱讀3 : 塑膠污染日增 聯合國環境首長:只靠回收並不夠
「全球冷氣承諾」醞釀中 COP28提倡2050年空調排放減少68%
全球的氣溫不斷飆升,為了降溫大家只好拼命開冷氣,然而冷氣排放會導致全球暖化加劇,造成惡性循環。近日,全球數十個國家包括中國、印度及美國,正在磋商「全球冷氣承諾」(Global Cooling Pledge),計劃在2050年前,將冷氣相關排放量減少68%以上,這項承諾將於第28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中正式宣布。
延伸閱讀1:冷氣成歐美熱浪下的救命稻草 彭博:「六原則」聰明用冷氣
延伸閱讀2:空調是解藥也是毒藥,新氣候草案擬冷氣排放需大減七成
延伸閱讀3 : 冷氣冬眠前「先做5件事」 台電:不是關機就好
【公與義】
中美關係回穩? 雙邊經濟工作組召開第一次會議
大陸財政部24日消息指出,中美經濟工作組在24日以視頻方式舉行了第一次會議,該會議由中美兩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主持,雙方就兩國及全球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雙邊經濟關係、合作應對全球挑戰等議題進行了深入、坦誠、建設性的溝通。
延伸閱讀1:習近平見加州州長 稱中美利益交融十分緊密
延伸閱讀2:中美脫鉤不利所有人 張忠謀擔憂提建言
延伸閱讀3 : 王毅訪美:推動中美關係盡快回歸穩定
馬克宏將訪以色列 伊朗警告中東恐失序
以巴衝突持續延燒,以色列國防軍(IDF)表示,以色列空軍22日稍早襲擊了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的2座基地,兩國邊境正爆發零星戰鬥。對雙邊衝突,歐美各國領袖先後計畫造訪中東;伊朗外交部長警告以色列和美國,如果以色列不立即停止軍事行動,中東可能失控。
延伸閱讀1:不滿UN秘書長譴責加薩慘況 以色列大使要求下台
延伸閱讀2:馬斯克示警 以巴、烏克蘭戰爭恐演變成第三次世界大戰
延伸閱讀3 : 以巴衝突:為了保衛以色列,美國願意被捲入戰場到什麼程度?
貧富差距擴大 主計長朱澤民:政府責任大
台灣貧富差距漸漸擴大,低薪環境壓得受薪階級喘不過氣。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25日在立法院備詢時,回應分配不均是政府責任大?還是企業責任大?朱澤民毫不猶豫說「政府責任大」,因此政府要加快採用各種財政及社會福利支出,改善所得分配。
延伸閱讀1:貧富差距創10年新高! 富人小孩進台大機率高窮人6倍
延伸閱讀2:貧窮感愈來愈深 朱澤民認政府責任較大
延伸閱讀3 : 國內貧富差距創10年新高 經濟部擬延長施行加薪抵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