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聚碳酸酯 遭大陸課反傾銷保證金

兩岸關係緊繃之際,大陸商務部14日公布,認定列為ECFA早收清單的台灣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簡稱PC)原料存有傾銷,8月15日起將以保證金形式,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台化、奇美等我方業者遭到對岸點名。由於大陸是台灣聚碳酸酯出口最大市場、占比近八成,業界正密切關注後續效應。

根據陸媒報導,大陸商務部官網14日公告,15日起將對自台灣進口的聚碳酸酯產品,課徵臨時反傾銷保證金。業者在進口台灣公司生產相關產品時,應依據陸方初裁所確定的各公司保證金比率,向大陸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

陸方對台灣化纖、台灣出光石油徵收16.9%保證金比率;對奇美實業、奇菱科技徵收17%;其他台灣公司則為22.4%。

報導稱,2022年11月30日,陸商務部決定對原產於台灣的進口聚碳酸酯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聚碳酸酯是常見的塑膠原料,可泛用於電子電器、板材/薄膜、汽車、光學、包裝、醫療器械、安全防護等諸多領域。

台灣海關統計,2022年台灣出口聚碳酸酯約10.6億美元、占總出口比重僅約0.2%。今年前七個月,出口值約4.7億美元。而2022年,台灣出口至大陸的聚碳酸酯產品約8.3億美元,大陸為我聚碳酸酯最大出口市場,占比約為78.5%。今年前七月,有近3.5億美元出口至大陸,占比超過七成。

陸對台PC塑料祭臨時反傾銷 石化公會憂心

石化公會表示,PC是ECFA早收清單項目,而此次反傾銷調查只針對台灣地區,業者擔憂其他ECFA早收清單是否也將被調查。據了解,韓國、台灣是大陸進口最大來源,韓國因加入RCEP、關稅將逐步降為0,且目前PC關稅僅2.5%,台灣一旦被課徵兩位數的關稅,將完全沒有競爭力。

對此,台化董事長洪福源表示,公司自認PC輸陸不存在反傾銷行為,因為大陸還沒有來查核,看過後就會知道,將會持續溝通說明。不過,大陸當前PC產業供過於求明顯,台化每月只有1.5萬噸產量銷售,且早已啟動美、歐、東南亞等多元市場布局,將持續轉開發其他市場,及推動產品高值化,影響應不致太大。

奇美實業指出,PC塑料加上附加稅率對接單一定有影響,除持續跟客戶溝通,也期待與大陸商務部溝通,希望進行實地核查。石化公會指出,聚碳酸酯是消費電子、汽車零部件、家用電器、LED照明、建築板材、光學透鏡、光碟基料及專用防護和醫療器械等重要材料,若PC出口不利,也將影響酚等石化基礎原料之生產,盼政府單位給予溝通協助。

相關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啟動232條款,並於今(2025)年6月4日宣布對鋼鋁及其衍生品實施50%關稅後,台灣扣件產業受到重創。關稅、匯損,加上中國、...
在野黨修改 憲法訴訟法 ,明定參與評議的 大法官 不得低於十人、宣告違憲不得低於九人,但目前大法官有七名缺額, 賴清德...
中央銀行7日公布9月外匯存底餘額,單月增加55.13億美元,結束連二月下滑,更一舉衝破6,000億美元大關,達6,029.43億美元,...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美日3學者共享殊榮,他們發現調節性T細胞與關鍵基因Foxp3,這套「煞車」系統為自體免疫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