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會習近平 邁出雙邊關係第一步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9日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展開會談;期間被美方表示「四不一無意」承諾;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制度、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據法新社、路透社等外電報導,美國總統拜登當地時間19日對布林肯此行回應「我們走在正確道路上」。

布林肯會習近平 透「四不一無意」承諾

北京時間19日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公開視訊顯示,習近平在會見布林肯時表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及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和布林肯進行了長時間的會見會談。會談中雙方都表達了讓兩國關係正常化、穩定化的意願,並可能為習近平與拜登對話打開大門;兩位領袖自去年在印尼峇厘島會面後就未再見面。

據中方發布的新聞稿顯示,布林肯表示,美方遵守拜登總統作出的承諾,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制度、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期待和中方開展高層交往,保持暢通溝通,負責任地管控分歧,尋求對話交流合作。

結構性矛盾難解 專家:至少向前邁進

美國方面,據彭博資訊報導,拜登19日在訪問加州時向記者表示布林肯做了很多,並強調「我們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但拜登未說明布林肯此行所達成的實質成果,僅說有透過隨行的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與布林肯保持聯絡。

中國方面,《環球時報》報導,中國大陸專家認為,整體來看,布林肯此訪的成果是積極的,中美雙方均釋放出啟動機制化對話管道建設、加強在動盪變革的世界中管控雙邊關係並加強合作的意願。「雖然一次訪問難以改變美國的立場,但仍是雙邊關係向前邁出的一步。」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執行院長朱鋒表示,盡管中美之間的溝通交流可能會在布林肯此訪後增加,但雙方關係真的想從「最低谷」走出來,還需要華盛頓調整自身的對華戰略。中美雙方目前存在結構性矛盾,美國將中國視為應該重點打壓的對手,布林肯此訪為中美關係帶來實質性改善的可能性不大。美國需要真正意識到,一個合作且管控爭議的中美關係才真正符合兩國人民和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

(圖片來源:美聯社)

相關新聞

歷經數個月的談判,美烏終於敲定礦產協議,這不僅象徵著美烏兩國深化經濟與軍事合作的決心,也被視為 川普 政府對 烏克蘭...
美國政府限制輝達(Nvidia或NVDA,陸譯英偉達)對中國H20晶片的出口,導致該公司股價大幅下跌。...
美國總統川普週二 (29 日) 在密西根州發表就職 100 天演說,宣告自己是歷來百日開局「最成功」的總統。他強調,這是「很多很多人」...
加拿大 總理卡尼領導的自由黨在廿八日的聯邦大選獲勝,可望拿下國會一六八席繼續執政,但離單獨過半仍差四席。卡尼在勝選演說表示, 美國 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