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過後藍天再現 蔡英文辭黨主席台灣未來怎麼走?

台灣九合一選舉也甫落幕,2022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勝出,國外媒體大多解讀成是民進黨「抗中保台」路線的錯誤,也在持續觀察、分析選後台灣內部政治與跟中國關係的變化。學者認為,國民黨候選人蔣萬安當選台北市長,未來雙城論壇的風貌應與以往「不太一樣」,另外拜習會後美國和中國對於風險管控有共識,不過能持續多久仍有很大變數。
執政黨大敗 藍天重現蔡英文請辭黨主席
九合一選舉結果出爐,國民黨囊括13縣市,並一舉拿下台北、新北、桃園、台中等六都中的四都,民進黨只拿下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澎湖縣等5縣市。民進黨大敗,兼任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在開票結果出爐後,深深鞠躬道歉,隨即宣布辭去黨主席一職。蔡英文坦承地方的經營與人民的期待差距不小,在地方的深耕及人才養成也不足,主席一職將由陳其邁暫代。
六都中的台北市由國民黨蔣萬安勝選,首都睽違八年重現藍天;之前民進黨執政的桃園市,也被國民黨張善政成功拿下;六都中民進黨僅保住台南市和高雄市二都,但現任台南市長黃偉哲僅小贏國民黨謝龍介4.6萬多票,寫下20多年以來台南市長選舉民進黨與國民黨得票差距最小的一次。
對此,蔡英文也說,民進黨是執政黨,肩負國家的責任,變局和挑戰只會接踵而來,「並不會等待我們停下腳步,不會等待我們懷憂喪志」,因此,「雖然剛才蘇揆已經向我口頭請辭,但我已經請他繼續留下來打拚,以確保各項重大政策仍夠持續地推動。」
選後分析 下一站總統大選
對於本次選舉結果,根據上報報導,分析台灣過去6年的4次大選,台灣人先是以超過300萬票的差距將蔡英文送上總統寶座,接著以100萬票的差距讓國民黨在地方選舉大勝,繼而又以265萬票的差距讓蔡英文連任。而這一次,在蔡英文施政滿意度仍處於高檔的情況下,竟然又打破慣例以近100萬票的差距讓國民黨在地方選舉維持絕對優勢。這一切都顯示,台灣人在兩次選舉分裂投票的態度已經越來越純熟,在多數人認同「抗共保台」的主軸下,無可免地將中央執政權交給民進黨;至於地方選舉則傾向制衡中央,所以國民黨有更多的機會獲得多數選民的青睞。
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長期研究台灣人選舉投票行為,他就曾表示,「台灣認同」才是決定台灣總統選舉的勝負關鍵,「台灣認同」不只是「台灣民族主義」,還包括「台灣化的中華民國的國家性」,「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自我認同;由於長期趨勢不可能出現「中國民族主義」在台灣擴大的狀況,因此幾乎可以確定中央選舉「國民黨勢力正在衰退」的趨勢,這也讓民進黨持續中央執政的機率越來越高。
選舉結束,是下一場選舉的開始,各政黨不論輸贏,也應該對低投票率、失去中間選民的支持加以檢討。台灣的民主面臨美中壓力下,正處須步步為營、長遠規劃的時刻,未來只有持續傾聽民意,用正向訴求爭取認同,才能讓台灣民主更加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