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軍事策略 引發新論戰

 

弗格森(右)2019年曾在彭博新經濟論壇上和季辛吉對談。(彭博資訊)

知名史學家尼‧佛格森(Niall Ferguson)指出,傳統觀點認為,黨派兩極分化是現代美國政治的禍根,但兩黨共識更令人害怕。美國兩黨同意抵制中國的崛起​​是美國外交政策基礎。拜登大戰略中,存在著嚴重缺陷,能否降低美中對抗?如果要在台灣戰爭和十年緩和之間做出選擇,不如參考低盪政策(Detente,和解之意)。

尼爾‧佛格森稱,低盪(Detente,和解之意)還是個見不得人的字眼嗎?我希望不是,可能不久真需要低盪。

回顧1970年代,這個法文單字幾乎成為「季辛吉」的同義詞,這位前美國國務卿上個月即滿高齡99,卻仍然不減能同時得罪左右派的本事。他在世界經濟論壇建議,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分界線「應該回到先前狀態」,因為「超過這個分界點而求戰,就非關烏克蘭的自由,而是陷入一場對俄羅斯本身的戰爭」。

季辛吉炒熱「低盪」話題

近半世紀前,他在國務卿任上努力與蘇聯緩和關係也遭批判。雷根就痛批季辛吉及其政策沒能將南越從共產主義的手中拯救出來,默許蘇聯趁機壯大勢力。雷根1976年3月說,因為低盪政策,美國的軍事實力淪為老二,那樣即使不致命也很危險。雷根堅信,「和平不來自軟弱或退卻,而來自於美國重獲軍事優勢」。

然而,1970年代的低盪政策與1930年代的姑息政策不同,成功避免了一場世界大戰,是美國在1969年初陷入亂局後的明智解決之道。美國贏不了對北越的戰爭,內部對此一問題和許多其他議題都存在嚴重分歧,此外,通膨加劇之下,美國的經濟不適合增加國防開支。

低盪無法在越南帶來「光榮和平」,卻換來寶貴的時間。蘇聯對當時所謂的第三世界進行了一連串判斷錯誤且代價高昂的干預,最終於1979年入侵阿富汗達到高潮。與此同時,美國經濟利用退出冷戰衝突對抗的機會,積極創新,把蘇聯遠遠甩在後面,開創讓雷根和老布希打贏冷戰的財政和技術資源。1970年代美國創辦的一流企業,包括蘋果、嘉信理財集團(Charles Schwab)、微軟、甲骨文、威士卡(Visa),都有目共睹。

純就外交政策而言,拜登政府的大戰略是可受公評的。紐約時報國安線資深記者David Sanger與紐時同事5月26日寫道,「一開始是為了確保俄羅斯在烏克蘭不能輕易獲勝,但在俄軍連連失誤、未能拿下基輔之後就轉向了」,拜登政府現在看到機會,能「懲罰俄軍入侵、削弱普亭、強化北約和跨大西洋聯盟,並向中國大陸傳遞訊息」。

新聞周刊(Newsweek)暗示有報導說美國正準備瞄準俄羅斯艦隊,為烏克蘭開闢糧食出口的道路;上個月,我的老朋友史塔弗里迪斯(James Stavridis)主張為進出敖德薩的烏克蘭和其他國家商船護航,黑海應成為「俄烏戰爭的下一個主要戰線」;另一位我尊敬的評論員柯恩(Eliot Cohen) 說烏克蘭「正贏得戰爭」,基輔甚至可能恢復在2010年代失去的頓巴斯的一部分,或重新奪回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一切。他還表示,即將獲勝的烏克蘭人還可以決定,「是否尋求賠償和重建援助,以及是否將加入歐盟的自由和加入北約的可能性,列入最終和平方案的一部分」。

值得肯定的是,拜登5月31日在紐時發表評論表示,「我們無意於NATO和俄羅斯之間的戰爭…美國不會試圖推翻普亭…我們不希望為了給俄羅斯帶來痛苦而延長戰爭」。但現實情況是,美國政府已經成為烏克蘭民主的軍火庫,不是協助和談的中間人。

歐洲大咖以和談優先

歐洲三位重要領導人,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蕭茲和義大利總理德拉吉,都希望看到停火並開始和談,但在目前的狂熱氛圍下談讓步,怕引來姑息的指控。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很生氣季辛吉主張的基於先前狀態的和平,他說:「我覺得這不是2022年,季辛吉先生的日曆還是1938年。」

不過,澤倫斯基也承認,俄羅斯已經占領烏克蘭大約五分之一的領土,烏克蘭「每天有60到100名士兵在行動中喪生,大約500人在行動中受傷」。他想要的勝利很難達成。

即使美國無限制地承諾提供武器,烏克蘭人是否有訓練有素的人力,將俄羅斯趕出2月24日以來占領的所有土地?如果這場殘酷的戰爭打一整個夏天,到歐洲的氣溫開始下降時還在打,會怎樣?普亭肯定指望,西方聯盟和美國內部常有的分歧再現。

幫助烏克蘭擊敗俄羅斯甚至不是拜登政府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務。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5月26日在喬治華盛頓大學演講表示,「即使普亭的戰爭還在打,我們持續關注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國際秩序最嚴重的長期挑戰」。

他這篇演說值得仔細研究。其中十分之一像在尋求和解,例如「我們不在尋找衝突或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大陸的政治制度…將儘可能與其進行建設性接觸」,但有十分之九與2018年10月時任副總統的潘斯發表有關中國大陸演講一樣鷹派。對我而言,就是第二次冷戰要推向極致。

圖來源:經濟日報

台灣仍扮演關鍵角色

台灣當然是關鍵。拜登5月23日表示,如果大陸武力犯台,美國將防衛台灣。美國官員,包括國防部長奧斯汀,幾乎立即撤回這種說法。但拜登說了三次。

放棄半世紀以來對台「戰略模糊」的實際意義是什麼?曾在川普時期擔任負責戰略和部隊發展副助理國防部長的柯伯吉(Elbridge Colby),撰寫《拒止戰略》(The Strategy of Denial: American Defense in an Age of Great Power Conflict)一書提出,美國可以也必須優先考慮保台。這本書很受對華鷹派歡迎。柯伯吉上月並在推特貼文說,「未來幾年與中國大陸發生重大戰爭的可能性非常大」。

但正如退役的台灣海軍上將李喜明所言,如果大陸武力犯台,台灣是否有能力像烏克蘭對抗俄羅斯一樣頑強戰鬥,還很不清楚。此外,五角大廈最近針對台灣的模擬戰裡,美國隊一直輸給中國隊。引用哈佛大學貝爾法中心(Belfer Center)國防專家Graham Allison和研究人員Jonah Glick-Unterman的話:「如果在不久的將來,因為台灣或中國大陸周邊地區而發生『有限戰爭』,美國很可能會輸─或不得不在輸和升級到擴大戰爭之間做出選擇。」

與此同時,根據美國戰略司令部指揮官理查(Charles Richard)上月告訴參議院,中國大陸「正密切關注俄烏戰爭,未來可能善用核武脅迫謀利。他們想在2027年之前具備統一台灣的軍事能力」。中國大陸的核武儲備兩年內已增加一倍,將其固體燃料洲際彈道飛彈的發射井數量擴增到至少360個。

陸恐藉核武脅迫謀利

而拜登政府正提議取消海上發射巡弋飛彈核發展計畫,納入國會預算辦公室削減軍費計畫的一部分,以降低國防預算在國內生產毛額的占比,由2021年的3.3%到2032年降為2.7%。

拜登的外交政策顯然無法通過戰略連貫性和可信度的基本考驗,也無法為民主黨的國內政見服務。

拜登的頭號問題是通膨。但大多數貨幣經濟學家都知道,光靠升息和縮表要做到這一點而不在某個時點導致經濟衰退,是非常困難的。

拜登目前的外交政策恐怕還助長通膨。他大規模支持烏克蘭的代價高昂:根據經濟學家Larry Lindsey,迄今砸進530億美元。拜登的對俄制裁限制供應,而延長戰爭、切斷烏克蘭小麥和其他商品的出口,都讓供應進一步受限。另外,拜登繼續川普發動的貿易戰、加強對台灣的支持,使大陸進口商品變貴,更加深通膨壓力,他同時還鼓勵中國大陸經濟與美國「脫鉤」。

如果拜登沒在東京強硬保台,而在適逢尼克森訪陸50周年之際,他原本可以:第一、結束美中貿易戰;第二、在中國大陸略對普亭施壓的情況下,推動結束烏克蘭戰爭;以及,第三,美中聯合施壓阿拉伯產油國,認真增產。

立場強硬將有助勝選

低盪還有機會復活嗎?我認為不會,因為我認為,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基石就是圍堵中國大陸。兩年前,拜登的手下決定,他對中國大陸必須比川普更強硬,才能贏得大選。就選舉策略而言,也許他們是對的。

我也不喜歡活在中國大陸頤指氣使的世界,但拜登有嚴重缺陷的大戰略,到底是降低了或增加了這種可能性?

如果要在為了台灣問題開戰或十年低盪之間做選擇,我寧可選擇這見不得人的法文單字。

(作者Niall Ferguson是史丹福大學資深研究員/編譯季晶晶)

相關新聞

針對有民眾的保單被視為資產,遭到法院強制執行,民眾黨立委黃珊珊昨日在立院財委會主張,屬於人身安全的保障型保單,像是健康險或醫療險,...
  台積電不僅配合台電的電力調度,對於吃緊的水情也要超前部署。由於桃竹苗及台中地區水情燈號均亮「提醒綠燈」,台積電竹、中、...
五二○在即,賴政府的財經內閣人事大致底定,未獲得續任的金管會主委 黃天牧 昨天表示,在五二○之前說「如釋重負」還太早,...
桃園 石門水庫 蓄水率跌破3成,就連寶山、寶二水庫都逼近2021年全台旱災後新低點,水情再次拉警報,讓 竹科 陷入缺水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