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對俄制裁可能削弱美元主導地位

《金融時報》報導,IMF第一副總裁戈皮納特警告說,對俄實施的前所未有的金融制裁,可能會逐漸削弱美元的主導地位,導致國際貨幣體系更加碎片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一名高級官員警告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對俄羅斯實施的前所未有的金融制裁,可能會逐漸削弱美元的主導地位,導致國際貨幣體系變得更加碎片化。

IMF第一副總裁吉塔•戈皮納特(Gita Gopinath)表示,西方國家在俄羅斯入侵後實施的範圍廣泛的措施,包括對俄羅斯央行的限制,可能會鼓勵基於不同國家集團之間的貿易的小型貨幣集團的出現。

她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說:「即使在這種情況下,美元仍將是主要的全球貨幣,但在較小程度上的碎片化肯定是很有可能的。我們已經看到了這一點,一些國家正在重新談判他們結算貿易的貨幣。"

多年來,俄羅斯一直在尋求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在美國為報復俄羅斯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而對其實施制裁之後,俄羅斯加快了這種努力。

儘管做出了這些努力,但就在入侵之前,俄羅斯仍有大約五分之一的外匯儲備是以美元計價的資產,其中相當大一部分是在德國、法國、英國和日本的海外資產。這些國家現在聯合起來將莫斯科從全球金融體系中孤立出來。

戈皮納特表示,在全球貿易中更多地使用其他貨幣,將導致各國央行持有的儲備資產進一步多樣化。

她說:「各國傾向於以它們與世界其他國家進行貿易的貨幣以及它們向世界其他國家借款的貨幣積累儲備,因此你可能會看到一些緩慢發展的趨勢,即其他貨幣[在儲備資產中]發揮更大作用。"

她補充稱,美元的主導地位在中期內不太可能受到挑戰。支撐這種主導地位的是實力雄厚且高度可信的機構、具有深度的市場以及美元可自由兌換的事實。

戈皮納特指出,在過去20年里,隨著以澳元為首的其他貿易貨幣的出現,美元在國際儲備中的份額已從70%下降到60%。

在美元所佔份額的下降中,約有四分之一可以歸因於人民幣的使用增加。但IMF的數據顯示,全球央行外匯儲備中,以人民幣計價的不足3%。

戈皮納特表示,在此次危機之前,中國政府就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而且在採用央行數位貨幣方面已經走在了其他國家的前面。但她補充稱,人民幣不太可能取代美元成為主要儲備貨幣。

「這需要人民幣完全可兌換,需要擁有開放的資本市場,以及能夠支持這些市場的機構。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需要時間,美元的主導地位將維持一段時間,」她說。

她補充說,這場戰爭還將刺激數字金融的採用,從加密貨幣到穩定幣和央行數位貨幣。

「在最近的事件發生之後,所有這些都將受到更大的關注,這讓我們想到了國際監管的問題,」戈皮納特說。「這是一個有待填補的空白。」

相關新聞

 日本銀(央)行13日意外宣布將減少例行公債操作規模,有如向市場釋出鷹派訊息,意欲阻貶日圓。 受此影響,日債殖利率攀升到數年高點、...
 大陸史上第五度發行的超長期特別國債即將登場。大陸財政部13日公告今年首期的超長期特別國債將於17日正式招標,首批發行項目為30年期、...
新加坡 總統李顯龍即將5月15日卸任,接棒的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 黃循財 6日接受英國《經濟學人》 專訪 時提到「台灣與烏克蘭不同,...
俄衛網5月13日稱,俄羅斯聯邦委員會12日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又譯普丁或蒲亭)提議任命別洛烏索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