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隱藏心理憂鬱危機 通訊諮商開放緩不濟急

編者按:

台灣三級警戒從兩週、四週延長到六週,目前看起來解封還未見曙光,疫情打亂所有人的生活、工作、學習模式,而除了要加強防疫外,專家提醒也要預防可能衍生出來「心理健康」問題。根據國外研究發現,疫情所會引發擔憂和壓力,其中影響最嚴重的族群就是年輕人、婦女。而政府對「通訊心理諮商」設下了一堵高牆,讓心理治療所、諮商所無法及時提供服務給民眾。

封城效應 各國面臨人民心理健康惡化危機

2020年,台灣學校出現自殺潮,在那一年帶走了至少76條年輕的生命。各界喊出「一個孩子都不能少」,要求增加心理輔導人力;才隔了半年,就在台灣COVID-19疫情最嚴峻、民眾最焦慮的時候,心理師被迫暫停與個案、學生進行諮商。

各國在疫情期間的調查都顯示民眾心理健康快速惡化帶來的挑戰。根據韓國的調查,有4成的首爾市民,因為疫情的關係心理健康惡化;日本的兒童青少年自殺率暴增;中國有65%的民眾,也因為疫情關係,產生抑鬱、焦慮、失眠的狀況。而台灣的情況,根據5月中三級警戒「前」的調查,有7成民眾感到不平靜,約3成民眾「非常擔心」。

影響最嚴重族群:青少年與婦女

根據英國蘭開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ancaster)與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合作研究,針對英國境內 886 名 10至16 歲,疫情前即擔任團隊研究對象的青少年,於疫情期間的心理影響。

這項研究於 6 月 17 日刊登在《青少年健康期刊》(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研究結果顯示,疫情前心理狀態健康的青少年,經過一年疫情封鎖後,出現明顯情緒和行為問題,包括過動、和同儕間溝通交往能力下降等,並對關懷、幫助他人等「利社會行為」(Prosocial activities)也出現明顯下降趨勢。

研究也指出,家庭的社會經濟條件,對青少年面對疫情期間的情緒變化也有較大的影響。單親家庭且獨生的青少年,在疫情期間的心理負面影響程度最大,感受孤獨的比例也最高。而收入較高的家庭,青少年的過動或行為問題,程度也小於收入較低的家庭。

「青少年階段是人類身心發展最重要的階段,因此疫情期間的有害影響,除了立即行為和心理問題,也可能會對長期身心發育造成重大偏差。」研究團隊主任 Yang Hu 博士對研究成果說明,「我們研究後認為,針對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必須要特別擬定,畢竟現階段的社會安全網,都是以成年人身心狀態為標準。」

美國凱薩家庭基金會今年3月發布的調查,心理影響最嚴重的族群是「年輕人」與「婦女」,會有這樣的結果,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說明,主要原因有三個:

  1. 他們的活動力相較於中老年人較強,不能外出、群聚對他們來說是很大的限制
  2. 學業工作的壓力並沒有因爲宅在家而減低
  3. 上網時間增加,似是而非的訊息變更多,網路霸凌與被霸凌的風險增高

台灣精神醫學會前理事長賴德仁也提到:「與國外不同的是台灣的老人家也很關注疫情變化,緊張型的年長者就會變得更加焦慮、擔憂自己被感染,進而出現失眠、心理健康問題。」
研究已經證實,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民眾的心理健康與自殺問題都可能產生惡化,這段期間學會照顧「心理」狀態也很重要。賴德仁建議:「維持規律的生活型態,不要整天看媒體報導,可將多出來的時間拿來做平常沒時間做的事情。」

被迫中斷的諮商輔導 線上管道為何不可行?

根據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下稱諮商全聯會)統計,目前全國約有5萬名接受心理諮商的個案,因為疫情嚴峻,多數選擇避免外出進行面對面諮商;此外,台灣普遍缺乏通訊諮商的管道,而讓需求者的心理諮商被迫中斷。大學諮商中心紛紛貼出「暫停服務公告」,許多心理師根本來不及和學生說明該怎麼銜接就暫時終止服務。

在數位化服務如此普及的台灣,我們早就可以線上購物、線上轉帳,線上學習、線上法律諮詢⋯⋯。奇怪的是,偏偏獨漏通訊心理諮商。

早期,台灣政府並未明文禁止通訊諮商,線上的心理諮商隨著網路科技的發達而蓬勃發展,但2017年卻出現轉折。精神科醫師、華心執行長王浩威回憶,在2017年,因為同行相忌的檢舉事件,台北市衛生局以《心理師法》第10條出發,從該條文規定心理師執業「以一處為限」進行函釋:「⋯⋯查《心理師法》並未准許心理師得利用網路方式進行心理師業務,自不得任意為之」。心療在線被下架後,將心理「諮商」轉為心理「諮詢」平台,

縱然2019年底,在政委唐鳳的協助下,線上諮商有死灰復燃之勢,但要法規嚴格下的啲通過率,還是對患者緩不濟急。相比國外,美國的通訊諮商已經發展十多年了,只要接受相關訓練就可以進行。去年(2020)3月,美國各州因應疫情發布緊急醫療命令,要「排除一切就醫障礙」讓所有醫療措施都可以使用電話或視訊進行。中國更是因為地方大、專業人員少,激發了遠距服務的需求,加上中國政府沒有制定相關法規,疫情之下,線上的心理服務平台業務量反而逆勢成長。

台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說,諮商心理師全聯會調查278名諮商心理師發現,因疫情停課減班而被迫中斷心理諮商服務個案數高達5753位,李玉嬋憂心地指出,現行通訊諮商須經衛生局核可,並在心理諮商所報准的網路平台服務,但往往因資安問題窒礙難行,且通訊諮商不含初次諮商者,及18歲以下青少年,就連原本已納入服務的心理諮商學生也不符資格;眼見疫情期間的輕生率、心理疾病盛行率、家暴通報數量均有攀升趨勢。

李玉嬋說,全台各縣市申請通過通訊心理諮商合格機構寥寥可數,且依規得每年重新送審,實在無法滿足疫情時期不宜外出的民眾心理健康諮商需求;學生如果有心理諮商需求,須透過 1922 疾管署轉心衛中心指定機構提供通訊心理諮商,「人都想不開了,還有心力層層轉介嗎?」中斷學校原先配置的心理師,也不利高風險學生。

她呼籲衛福部,超前部署彈性開放通訊心理諮商,尊重諮商心理師發揮醫療人員專業評估判斷與心理諮商效能,也能透過通訊心理諮商,遠距防治校園心理危機與自殺防治,呼籲至少彈性開放舊案學生進行通訊諮商。

相關新聞

美國能源政策專家麥吉利斯(Jordan Mcgillis)表示,台灣的經濟是由充滿活力的製造業所帶動,經不起電力不穩定帶來的衝擊,...
溫室氣體排放量 不減反增 昨天為世界地球日, 蔡英文 總統及副總統賴清德共同接見「全國NGOs環境會議」代表團體。...
總統當選人 賴清德 將於5月20日上任,首任 內閣 人事也持續布局中,賴清德已於4月10日上午公布首波內閣名單。 民進黨...
蔡政府執政8年,電力不穩可能搞掉5位財經高層。但是台電總座王耀庭要辭職,不管台電內部或是外部,都認為要負責的人不是他,畢竟王耀庭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