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氣候報告:暖化導致旱災飢餓 威脅人類健康

聯合國今天公布一份草擬報告指出,日益暖化的地球對人類健康帶來重大影響,飢餓、乾旱與疾病將在數十年內讓數以千萬計人飽受折磨。

過去一年多的疫情徹底翻轉世界後,「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即將公布的報告提供了更慘澹的預測:未來數十年恐出現營養不良、水資源匱乏和瘟疫。

報告說,目前諸如推廣植物性飲食等政策抉擇,可限制這些健康惡果,但短期內許多事仍無法避免。

報告指出,今天出生的嬰兒在30歲前可能會遭遇多種氣候相關的健康威脅,取決於人類如何妥善處理碳排放及氣溫上升。

這份預計明年公布的報告草稿長達4000頁,堪稱是至今針對氣候變遷影響地球及物種最完整的報告。

報告預估,2050年前曝露在飢餓風險中的人口,較今日多出達8000萬人。

報告預估,水循環受干擾會讓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靠雨水生長的主食作物收成下降。印度多達4成的產米區恐不利耕作。

報告說,氣溫上升不只影響農作物收成,也讓營養價值下滑,例如稻米、小麥、大麥及馬鈴薯的蛋白質含量預料將減少6%至14%,這使得面臨缺乏蛋白質風險的人口較現今增加近1億5000萬人。

氣候變遷造成農作物收成減少,生質燃料作物及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需求增加之際,2050年食物價格預料會上漲達1/3,使得瀕臨長期飢餓的低收入戶增加1.83億人。

亞洲及非洲各地,本世紀中之前營養不足和發育遲緩的兒童會增加1000萬人,產生一個社經發展較佳、卻終身苦於健康問題的新世代。

報告指出,和大部分氣候變遷衝擊相同,人類健康受到的影響各地不一,有飢餓風險的人口將有8成住在非洲及東南亞。

報告說,針對淡水供給、農業及海平面上升的研究顯示,2050年前,在非洲、東南亞及拉丁美洲會有約3000萬至1.4億人流離失所。(譯者:鄭詩韻/核稿:嚴思祺)1100623

相關新聞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於7日結束為期二日的利率決策會議,會後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維持在4.25%至4.5%不變,...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6日表示, 中國人工智慧市場可能在未來兩到三年內達到約500億美元規模,這使得美國企業能否進入該市場變得至關重要,...
 在中美即將啟動經貿談判前夕,雙方貨幣政策先行較勁。中國人民銀行7日宣布降準降息,向市場釋放人民幣(下同)1兆元資金,期以「雙降」...
新台幣匯率近期勁揚,引發市場對美國施壓升值的揣測。彭博和路透等外媒6日報導,台幣走升部分原因來自未經證實的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