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新冠疫情導致發達經濟體2200萬人失業

《金融時報》報導,經合組織(OECD)的研究顯示,發達經濟體的就業人口較新冠疫情爆發前減少約2200萬人。該研究預計勞動力市場要到明年年底才會恢復。
 

經合組織周三在巴黎發布的一份報告警告稱,富裕國家可能面臨著長期失業人口持續增長的情況。這是因為,在疫情爆發初期最有可能失去工作的低技能勞動者沒有足夠的能力進入招聘最火熱的行業。

與此同時,經合組織在其年度就業展望報告中表示,企業在大規模創造新工作崗位之前,可能會讓雖然縮短了工作時長但仍有收入的員工重返崗位,這可能導致繼續工作的人和失去工作及收入的人之間出現鴻溝。

經合組織國家增加的2200萬無工作者中,有800萬人屬於失業,還有1400萬人是不積極求職者。

經合組織說:「那些通過減少工作時間和短期停職度過了危機的人,與那些失業的人之間的差距可能會擴大。後者越來越遠離勞動力隊伍,領完了救濟金,並可能受到長期的傷害。」

截至2020年底,在經合組織成員國中,失業超過6個月的人數比疫情前的水平上升了60%。

經合組織負責就業、勞工和社會事務的斯特凡諾•斯卡爾佩塔(Stefano Scarpetta)表示:「在危機初期,低技能勞動者更有可能丟掉工作,高技能勞動者更有可能減少工作時間。」

經合組織表示,有證據表明,在疫情中受衝擊最大的許多職業,在危機之前就已面臨被自動化取代的風險,現在隨著數字技術普及加速,這些崗位可能會逐漸消失。經合組織指出,澳大利亞的秘書崗位、加拿大的數據錄入員崗位、美國的旅遊經紀人、文字處理員和打字員崗位的招聘數量大幅下降。

這份報告指出,在許多富裕經濟體,對醫療和綠色能源領域專業人士的需求正在上升。

斯卡爾佩塔表示,這一證據表明,政府應該制定更有針對性的就業保留計劃,以確保他們不會支持那些不太可能在公開市場中存活下去的企業。政府還應該為企業提供創造就業的激勵,並通過僱傭補貼、流動獎勵和幫助成人再培訓的協同努力,引導勞動者流向擴張中的行業。

相關新聞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一場會議上說,美國對中國加課關稅,將使中國出口需求急遽下滑...
這項由榮鼎集團進行的研究凸顯了習近平標誌性產業戰略「中國製造2025」計劃釋放的巨額國家支持已使中國企業在全球範圍內的競爭力有所增強。...
「股神」沃倫 · 巴菲特(Warren Buffett)於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舉行的波克夏 · 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
2025年春季,加拿大、澳洲與新加坡相繼舉行關鍵選舉,選舉結果不僅反映各國選民對經濟民生與領導力的優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