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是安全的」氣候變遷天災 富裕國也躲不過

連日來出現在西歐的洪泛和北美的熱浪等極端天氣災害,揭示科學與歷史的兩項基本事實:全世界既未準備好減緩氣候變化,也未能與之共存。

持續面臨海平面上升風險的馬爾地夫前總統納希德(Mohamed Nasheed),代表自稱「氣候脆弱論壇」( Climate Vulnerable Forum)的一群國家發表聲明,提醒世人「休戚與共」的現實:「雖然並非所有人都受到同等影響,但如此悲慘事件提醒人們,在氣候緊急狀態下,沒有人是安全的;無論他們是生活在像我們這樣的小島國,還是西歐發達國家。」

天災在上周席捲全球一些最富有的國度;它們的富裕均來自持續100多年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進而將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導致全球暖化。

「我身為一個德國人,對於自己可能因天氣而死的這個念頭全然陌生,」英國牛津大學環境變化研究所氣象學家奧托(Friederike Otto)表示,「我們甚至沒有意識到,我們現在就必須去適應,必須去拯救人們的生命。」

歐洲的洪水已造成至少170人死亡,其中大部分在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德國、比利時和荷蘭據報有數百人失踪,這表明死亡人數還可能上升。已有人質疑,當局是否曾就洪水風險向社會大眾發出充分警告。

但更大的問題是,發達國家日益嚴重的災難,是否會讓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家和企業採取實際措施來減少其溫室氣體排放。

聯合國11月將在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舉行氣候談判,希望世界各國就抑制碳排放方法達成協議,以避免氣候變化最壞的影響到來;但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談判目標,也是避免氣候變化最壞影響,但此後全球碳排放量仍持續增加;中國是當今全球最大碳排放國,美國和歐洲碳排放量一直穩步下降,但仍未達到限制全球溫度上升所需速度。

迄今為止,世界各國在氣候變化方面合作紀錄不佳,7月甚至出現新的外交緊張局勢;主要經濟體中,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上周雄心勃勃地提出2035年前禁止銷售汽油和柴油汽車的法律,要求大多數行業為其碳排放物付費,並對來自氣候政策不夠嚴格的國家進口物品徵收碳邊境稅。

預估這些提議會遭到歐洲內部和其他國家強烈反對,並可能使格拉斯哥氣候談判的全球合作前景更錯綜複雜。

隨著科學進步,近年已確定氣候變化對特定事件的影響程度;奧托與國際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如果沒有全球暖化,幾乎可以肯定6月下旬美國西北部的異常熱浪不會發生。

毫無疑問,由於全球變暖,極端天氣事件將更加頻繁和強烈;一篇論文預測,由於氣候變化,到本世紀末,整個歐洲緩慢但強烈的暴雨將顯著增加。

相關新聞

新加坡 總統李顯龍即將5月15日卸任,接棒的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 黃循財 6日接受英國《經濟學人》 專訪 時提到「台灣與烏克蘭不同,...
俄衛網5月13日稱,俄羅斯聯邦委員會12日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又譯普丁或蒲亭)提議任命別洛烏索夫(...
日本央行 (日銀)周一公告,在日常操作中減少了購債規模,由於事前並未對外預告,形同向市場發出鷹派信號。...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1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製造業數位化轉型行動方案」,要求加快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