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打行不行?專家呼籲盡快制定規範
編者按:
疫苗施打是解決疫情最好的解藥,在台灣疫苗數尚且不足的情形下,面對愈來愈凶猛的新冠肺炎變種病毒,學習其他國家採取混打疫苗或許是不得不的因應措施。目前台灣並未開放混打,但專家直指,國外開放混打是「拚民眾接種率,不是拚不怕死」,國內應盡早訂定相關規範,避免民眾缺乏專業知識下,做出錯誤選擇。
前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參加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舉行「新冠肺炎疫苗發展瓶頸及解決之道」座談會中指出,加拿大開放混打,不是因為疫苗不夠,不是因為到貨的疫苗銜接不上。加拿大和歐洲其他國家開放混打,主要是因為AZ疫苗出現血栓的問題,尤其有些民眾打了第一劑AZ疫苗,不代表第二劑就沒事,導致民眾接種信心下降。為了讓民眾有其他選擇,因此進行混打試驗,並提出科學證據告訴民眾混打的效果、風險等。
邱淑媞表示,加拿大除了明確地向民眾指出,混打疫苗「不是新鮮事」,在過去A肝、流感就有使用,更重要的是該國是提供最佳的做法讓民眾有所選擇,而非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混打,「混打是為了拚接種率,而非拚不怕死」。
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則表示,政府應盡快提出混打的策略和規範,而非一直以「沒有本土實證作為搪塞之詞」,反讓民眾一直鑽漏洞,到處「亂打」疫苗,造成更大的風險。
邱淑媞也表示,WHO和其他國家的疫苗政策都指出,民眾的接種信心是最重要的。如美國FDA就明確表示,為了提高民眾接種信心,監管疫苗的安全、有效和品質非常重要,批准EUA後也要繼續監管。
現在國產高端疫苗引發爭議,便在於政府監管不佳,讓民眾誤以為緊急授權(EUA)就是「因為緊急可以隨便」。但以美國來說,便以公開的會議來進行審查,「沒有像我們在這邊跪求公開資料」,且至少有一個設計良好的三期臨床試驗,以決定疫苗是不是真的利大於弊。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永續發展組召集人陳宜民則表示,內部資料顯示高端疫苗製程尚未穩定,不同批次間有品質差異,若真的開放施打,應在接種卡上註記疫苗批次號碼,以利後續監測、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