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雷霆市值灰飛煙滅 對中國資產估值大不易

《路透社》分析報導,任何經驗老到的投資者都會告訴你,當麻煩來襲時,金融市場的表現往往會過度,但如果這個市場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且政府已決定改變遊戲規則時,這些資深投資者又會怎麼說?

中國長達數月的監管整頓將矛頭指向了電商、零工經濟、教育培訓領域的知名企業,最近又延燒至在線保險行業。自2月以來,中國企業的市值已蒸發近1萬億美元。

對於那些為吸引國際投資而在華爾街等市場上市的大型企業來說,2021年已經是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糟糕的一年。

當然,情況可能會好轉,但問題就在這裡。許多分析人士相信,問題將得到解決,但只有北京的統治精英知道情況是否會發生以及何時發生。

“投資者受到了衝擊,”駿利亨德森投資的多重資產負責人Paul O'Connor說。

“這將嚴重拖累中國企業的獲利前景、估值和投資者信心。”

**影響程度幾何?**

摩根士丹利估計,MSCI明晟中國指數未來12個月遠期市盈率目前為13.9倍,較MSCI明晟新興市場指數高出5%。MSCI中國與全球股指相比,今年表現為最差紀錄之一。

今年年初時該市盈率約17倍。摩根士丹利稱其有可能降至13倍。

原本對中國股市持樂觀看法的分析師目前在評估震盪造成的損失。

最近一波崩跌之前,分析師3月時對MSCI中國成分股12個月平均目標價的預期比一年前高約40%。

據路孚特數據,多數分析師對網絡巨頭阿里巴巴和騰訊的評級至少都是“買入”。多數分析師建議對新東方“持有”或“買入”。新東方股價今年跌幅已接近90%。

“調降獲利和下調評級的過程才剛剛開始,”Janus Henderson的O'Connor表示。

債務纏身的地產開發商恆大旗下的恆大物業市值已較峰值縮水一半以上。其市盈率目前為13倍,遠低於同業。

**問題VS可能性**

在過去五年中註資超過8,000億美元後,投資者不會放棄中國將在未來幾十年為全球金融市場提供最大推動力的押注。

雖然他們承認這些變化是從長遠來看使經濟增長更具包容性的更廣泛計劃的一部分,但他們意識到未來的回報將更多地取決於對風險的仔細評估。

“區分什麼是真正的波動或噪音,以及什麼會持續下去,這一點很重要,”瑞銀全球財富管理新興市場首席投資官Michael Bolliger表示。

雖然一些受損的行業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反彈,但其他一些行業,例如政府現在希望非盈利運作的課後補習等,幾乎肯定不會。

“他們幾乎改變了這些公司的DNA,”Bolliger說。

這種打擊是痛苦的。EPFR數據顯示,僅在本月的第一周,就有大約20億美元的資金從在中國有大量敞口的股票基金撤出。晨星數據顯示,專注於中國的基金至少出現7%的負回報。它們過去五年的平均回報約為13%。

**繁花落盡還是熱潮再起?**

受挫的不是只有股市。

中國規模龐大的債市受到華融及恆大等業者陷入債務危機的打擊,恆大問題爆發之際正值中國政府試圖降低地產業的槓桿。

當前走勢暗示市場壓力升高。衡量市場波動程度的指標中國信用Z值(Z-score),在上個月達到較15年均值高出0.7個標準差,1月時為1.8。

一般來說,1.8以下的數值暗示即將破產。

Ashmore Group副研究主管Gustavo Medeiros表示,“政府是否會允許地產開發商違約並發生重大債務危機?我覺得可能性很低。”

道富環球投資管理(SSgA)亞太投資策略暨研究主管Michele Barlow表示,從歷史上來看,利差擴大提供一個很有吸引力的進入點。但有些人持審慎態度。

“投資人將必須得改變投資風格,從關注收益率轉為關注基本面分析,”聯博新興市場債券主管Shamaila Khan在全球市場論壇(Global Markets Forum)上表示。

這也可能讓中國資產處於更可持續的基礎上,支撐長期獲利。

SEB投資管理公司的資產配置全球主管Hans Peterson今年雖然受到中國市場重挫的影響,但他仍留在其中,如果中國政府或央行暗示將提供新的刺激措施,他可能會增加持倉。

他說,“好的做法是關注中國的各種可能性,而非重重問題。”

相關新聞

路透5日引述業界人士說法稱,日本將在2025年的新版能源政策中提高核電占比,藉此在需求增長和地緣政治情勢緊張的雙重挑戰下穩定電力供應。...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於當地時間6月4日晚間,在社群平台X(原Twitter)發文,自行宣布在國會大選中勝選,...
今年是「六四事件」35周年,北京提高社會維穩層級,天安門廣場仍須提前預約才能進入,天安門城樓則全天關閉。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區大型路口、...
美國總統拜登對一系列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大幅提高關稅稅率,只不過是一年多來美國重新部署亞洲貿易路徑的布局之一,可從最近的一些數字顯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