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膨拉警報 至少13國央行已升息

去年疫情高峰過後消費需求暴增但上游頻頻缺貨,使全球通膨拉警報,至今已有13國央行至少升息1次,其中包括新加坡、韓國、紐西蘭及多個開發中國家,但最具全球影響力的聯準會及歐洲央行至今還沒行動,令全球密切關注動向。

國際清算銀行追蹤的38家央行當中,有13家央行自疫情以來已升息至少1次。今年10月紐西蘭、波蘭及羅馬尼亞央行率先升息,吸引其他國家跟進,新加坡也在10月14日加入升息行列。

國際清算銀行追蹤的38家央行當中,有13家央行自疫情以來已升息至少一次。今年10月紐西蘭、波蘭及羅馬尼亞央行率先升息,吸引其他國家跟進,新加坡也在10月14日加入緊縮行列。

8月底,韓國央行宣布將基準利率上調1碼至0.75%,是韓國近三年來首次升息,並且是疫情來第一個升息的亞洲主要國家。

歐美央行多年來成功將通膨率維持在目標範圍內,目前仍有餘裕繼續觀望通膨走向。相較之下,拉丁美洲及其他開發中國家的糧食及能源價格飆漲速度驚人。當地央行擔心物價漲幅太大迫使政府調漲基本薪資,連帶使企業調漲商品價格而形成惡性循環,因此不得不率先採取行動。

UBS Research首席策略師波維亞(Bhanu Baweja)表示:「新興市場擔心通膨預期愈來愈高,因而轉向鷹派作風。」

智利央行在10月13日一口氣升息5碼至2.75%,創下20年來最大增幅。秘魯央行早在8月就開始逐步調升參考利率,至10月為止達到1.5%。

東歐各國因勞工短缺嚴重,高通膨風險比拉丁美洲更加急迫。凱投宏觀經濟學家皮曲(Liam Peach)表示:「我們認為未來幾年中歐及東歐陷入長期高通膨的風險位居全球之冠。」

糧食及能源價格飆漲的情形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同樣顯著。以衣索比亞為例,當地通膨率在9月達到30%,高於8月的26.4%。衣索比亞央行已在8月將貸款利率從13%增至16%,並將銀行現金儲備率調升一倍至10%。

相較之下,亞洲各國仍擔心過早升息可能阻礙經濟復甦。近來煤價飆漲已使中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9月漲10.7%,創近25年來最大增幅,但製造商至今多半選擇自行吸收成本,致通膨率維持在0.7%,遠低於央行設定的3%目標。

英國央行總裁貝利周日則再度暗示,由於通膨風險升高,英國央行可能加快升息舉動。

貝利在一場線上小組討論會議上指出,雖然他仍堅信近期通膨升溫可能只是暫時,但基於近來油價飆漲,恐令通膨再度攀高,而且持續時間更久,導致通膨升高預期的風險增加。

他解釋,貨幣政策不能解決供應面的問題,但如果看到風險升高,特別是對中期通膨與其預期,英國央行有必要、也必須採取行動抑制通膨上升。由於英國央行近來多次暗示將提早升息,投資者目前揣測該央行最快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就會調升利率,成為全球第一個升息的主要央行。

相關新聞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一場會議上說,美國對中國加課關稅,將使中國出口需求急遽下滑...
這項由榮鼎集團進行的研究凸顯了習近平標誌性產業戰略「中國製造2025」計劃釋放的巨額國家支持已使中國企業在全球範圍內的競爭力有所增強。...
「股神」沃倫 · 巴菲特(Warren Buffett)於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舉行的波克夏 · 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
2025年春季,加拿大、澳洲與新加坡相繼舉行關鍵選舉,選舉結果不僅反映各國選民對經濟民生與領導力的優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