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綠色和平組織今(2)日發布台灣四大半導體與電子業「屋頂光電潛力盤點調查」,結果發現台灣半導體與電子業的綠電自發占比偏低,只有2.7%,顯示業者過度仰賴海外綠電憑證解決綠電需求。
為達2050淨零排放目標,國發會將碳封存納12項關鍵戰略行動之一。台中電廠碳封存試驗場今天在環保署 環評 初審過關; 台電 表示,以實際灌注二氧化碳的試驗場,此計畫應該是全台首例。
環保署長張子敬表示,正與金管會研究,國內減量額度交易會先做,至於碳交易所處理的是境外碳權交易,牽涉細節較多,還未訂出時間表。
「環境資源部」組織改造延宕多年,去年確定破局。行政院核定切出「山林水土」保育及管理業務,環保署將組改為「環境部」,今(2日)遭立委質疑保育工作維持多頭馬車,環保署則原地升格,「這還叫組改嗎?」
經濟部長王美花1日出席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面對物價高漲與缺蛋荒之因應對策」報告。外界關心核二2號機除役後的缺電問題,王美花表示,由於現在增加很多再生能源,未來調度上會有水力、再生能源、相關需量反應等新型態調度模式,「核二下來供電沒有問題」。
日本政府28日在內閣會議上敲定能源相關的5項法律修正案,提出穩定供電和去碳化目標,並延長核電廠運轉年限允許超過60年。
面對淨零碳排趨勢,台灣努力發展 再生能源 。 經濟部 今天透露,隨國土計畫法施行,能源局正研擬 太陽光電 能源用地白皮書,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下,以利與其他用地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