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為期兩天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氣候、能源及環境部長會議,十六日在 日本 北海道札幌市落幕,各國一致同意呼籲減少天然氣使用,增加 再生能源 發電,同時加速逐步淘汰 化石 燃料,不再興建燃煤發電廠。

CPTPP是一高標準FTA,新成員除概括遵守既有協定外,還須做更多承諾。即便是條件很好的英國,由正式申請到完成談判,也須大約兩年。台灣未來即使取得談判入埸券,也要經歷冗長談判,所以有必要先做好短期無法加入的影響因應。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攸關台灣命脈的供應鏈安全議題,台灣雖然居於全球關鍵地位,但迄今台灣仍以配合者的角色,以協助他國打造韌性供應鏈為主。目前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並未直接觸及供應鏈議題;供應鏈議題是在台美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TTIC)下推動,迄今仍未有具體進展,未來應是台灣優先關注的重點。

隨 ChatGPT 等 AI 應用風靡全球,科技業研發競賽迅速開跑,各國政府不敢掉以輕心,正思考如何立法監管 AI 工具,避免失控。中國與美國政府近日分別表示,未來不排除規定新的 AI 工具必須通過審查才能上架。

約25家美國國防工業承包商將在5月派員訪問台灣,討論聯合生產無人機與彈藥的相關事宜,促進美台國防工業合作。

股神巴菲特執掌的 波克夏 (Berkshire)去年第3季斥資40多億美元買 台積電 ADR,然而時隔一季就大砍持股86.2%;巴菲特日前接受《日經新聞》專訪,首度透露大舉減碼台積電 ADR ,地緣政治緊張是主要考量之一,巴菲特表示台積電是間好的公司,但波克夏資金要部署在更好的地方。

法國總統馬克宏結束為期三天的中國訪問行程,接受政治新聞網站 Politico 專訪,提到歐洲應降低對美國的依賴,抵擋成為美國追隨者的壓力,避免因台灣議題捲入中美對抗,此一發言引發西方各界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