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編按:全球央行寬鬆貨幣政策再加上疫情影響,導致通膨隱憂,美薪資飆升 美聯準會估計全年升息7次機率大增,在歐洲方面,19 個成員國的通膨率逐月攀升達到創紀錄的 5.1%,歐洲央行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但仍表示高通膨將在全年消退,不需緊縮貨幣;其他非會員國面對通膨則持不同態度。
美國薪資持續快速攀升,可能促使聯準會加快升息步伐,今年3月升息兩碼(50個基點),以及全年升息7次的可能性正在升高。
台灣金融研訓院外籍特聘研究員傅長壽(Matthew Fulco)分析,虛擬貨幣發展方興未艾,但各國態度大相逕庭,新加坡對開發虛擬貨幣科技、理解區塊鏈、智慧型合約相當感興趣;南韓態度則比較保守。
《金融時報》報導,歐洲央行堅持其在今年保持利率不變、同時穩步減少債券購買的計劃,拒不接受批評人士有關應該加快收緊貨幣政策以應對歐元區創紀錄通脹的意見;英國央行首度連續兩次加息,加大了對英國家庭財務造成的壓力。
選舉非衡量一個國家是否民主的唯一指標,還包括政府功能、政治參與、政治文化、公民自由和新聞自由等要素,但選舉仍有助說明當地趨向。2022年是國際社會忙碌的大選年,遍及五大洲,其中幾場重要選舉的結果,更很可能直接影響各國的對中國戰略,並間接攸關台灣未來的外交與安保。
《經濟學人》指出,歷史表明,科技巨頭往往因未能掌握新興技術而倒閉。如果今天的巨頭想要花費數十億美元試圖進入新領域以避免這種命運,那麼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理由阻止他們,然而,大型科技公司的野心和狂妄自大有會限制嗎?
近幾年來隨著加密貨幣市場的興起,越來越多人加入貨幣交易和區塊鏈技術的投資,也有越來越多城市和企業宣布將加密貨幣納入正式的交易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