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金融時報》報導,德國總理透過發言人表示,美國政府應效仿德國,制定限制網路煽動的法律,而不是任由Twitter、Facebook等平台自行制定規則。

距離新冠病毒(COVID-19)爆發已經快一年,中國當局此前一直不願接受透明、獨立的團隊到武漢調查病毒起源。而在2020年歷經數月談判後,世界衛生組織(WHO)終於獲得批准進入,歲然最初一切進行得並不太順利,但於本月14號,,WHO團隊將抵達武漢,而究竟還能查到什麼、無法查到什麼,種種疑問依然是懸而未決的謎題。

知名智庫公共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IPPR)警告,英國脫歐貿易協議可能嚴重影響勞工權利、氣候和其他環境保護措施。

編者按:日前紐時報導台灣防疫新冠肺炎成果斐然,卻也留下伏筆,這樣封鎖邊境的政策國民還能承受多久?報導中也以新加坡作為對比,該國對入境做分流的作法頗有成效。中研院李尚仁老師以此篇報導提出了兩國防役方針在政治、經濟上的差異。

日本共同社周日公布最近民調,大約有80%民眾認為,由於日本各地新冠肺炎新增案例激增令人憂心,今年東京奧運應取消或再延一年;菅義偉團隊支持率與反對率也形成死亡交叉,主因就是防疫沒做好。媒體11日也指出,2022年的北京冬奧得密切注意日本狀態,因為明年全球高機率仍深陷疫情泥淖。

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始人雷•達里奧(Ray Dalio))告訴《金融時報》2020年對於中國金融市場是「決定性的一年」,優異的經濟表現給中國帶來1兆元人民幣投資流入。他認為,中國將會趕上紐約和倫敦,與它們爭奪世界金融中心地位。他正在大舉押注這一註定成為世界經濟中劃時代轉變的趨勢。

綜合媒體報導,美國國務卿龐培歐9日發布聲明,宣布解除美台交往限制;「我宣布取消所有自我施加的限制,行政部門應將國務院先前頒布有關台灣關係的所有聯繫準則,視為無效。」

美國聯準會(Fed)在去年3月前2周罕見連續將利率調至零利率,提早布局新冠疫情所帶來的經濟災難,事後不僅推出無上限寬鬆政策、購債計畫,並提出平均2%通膨率目標,維持美國經濟復甦力道。至於2021年經濟前景最大危機,投行摩根士丹利表示,就是通膨率超越Fed預期,可能停止購債計畫,加上4大因素影響,恐觸發美股大幅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