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環保署擬將石化、鋼鐵等產業納入空品惡化時應配合強制降載減排的對象,最快今年底上路。

「前哨預策」創辦人范疇於《經濟日報》撰文指出,中國經濟過去幾個月出現讓所有西方政經學人士目眩神搖的自殘現象;已進入戰時經濟,但不代表就會對外打仗。台灣企業與中國經濟的密切往來,恐怕得立刻順著戰時經濟的邏輯,降低連帶受損程度。

編者按: 國產疫苗繼高端之後,16日聯亞疫苗申請緊急授權失敗,多位專家不感意外,因我國著重於中和抗體濃度的EUA審查,聯亞無法彰顯其細胞免疫反應的優越性;其需待完成三期臨床試驗,與完成三期臨床試驗中期、重新申請緊急授權,才有望敗部復活。

金管會攜環保署制定台版「永續分類標準」 ,製造業、不動產業、運輸倉儲業先行上路。

勞動部16日公布最新無薪假統計,這一期家數與人數續增,來到4,702家,續創歷史新高,實施人數也來到57,781人,為疫情以來新高。從行業別來看,住宿及餐飲業與批發及零售業持續惡化,甚至支援服務業也不見好轉。

北京在7月1日慶祝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後,隨即連續重棒祭出社會改革政策,圍繞在少子化、人口老化、分配平衡的核心議題,政府對「醫療、教育、住房」這三個關係民生基本服務的「三座大山」,提出強而有力的改革計畫。這些社會改革的方案,雖然是針對中國國家發展無可逃避的挑戰,不過由於政府的改革手段來得又急又快,長期的效果尚未顯現,短期的衝擊卻造成國內經濟與區域金融市場的大地震。

Google 全球網路副總裁 Bikash Koley今天在官網宣布,Google要開通全新海底電纜 Apricot,新海纜確定連接日本、關島、菲律賓、台灣、新加坡以及印尼,預計2024年啟用,台灣的中華電信也是投資方之一。

《經濟日報》社論指出,紓困與振興是目的不同的兩回事,既然要談振興,就不宜與紓困混為一談。疫情的管制措施已使政府投注不少資源來對各界紓困,其實是短期應急不得不然。事實上,振興才是最好的紓困措施,使產業恢復活力、適度轉型,同時避免依賴心理的養成,是振興五倍券必須把持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