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最近公布的一項研究指出,許多世界頂級大企業應對氣候變遷,做出雄心勃勃的「零碳排」承諾,但卻缺乏實現這些目標的明確計畫,並在他們的產品和服務如何「碳中和」方面,誤導了消費者。

美國、歐盟、英國、加拿大、德國宣布對俄羅斯有限度的制裁措施,並暗示如果俄羅斯總統普亭不改變路線以降低烏克蘭緊張情勢,則西方盟國將進一步制裁。

綜合媒體報導,普亭對烏克蘭發動了全面的軍事入侵,並要求烏克蘭軍隊放下武器。這可能是自二戰以來歐洲發生的最大的衝突。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表示,據烏克蘭內政部長說法,全國各地已有數百人傷亡。從現場直播畫面可看到離開首都基輔的對外交通壅塞,出現逃命潮。

台灣大學政治系莫內講座教授、歐洲科學暨藝術學院院士蘇宏達撰文分析俄烏衝突下「普亭的謀略和俄羅斯的宿命」,他表示,普亭要的結果,可能就是烏東二省宣布獨立並公開請求莫斯科承認和支援,與2008年俄軍入侵喬治亞北方二省模式如出一轍。

俄羅斯總統普亭本週承認烏克蘭境內親俄分離主義分子控制地區頓內茨克、盧甘斯克為主權獨立國家後,俄國今天表示,已與這兩個獨立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普亭再次強調,烏克蘭不僅僅是一個鄰國,而是我們自己的歷史、文化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歐洲聯盟(EU)成員國外長今天將要求歐盟外交代表波瑞爾,今年應加強因應氣候變遷。

《日經》分析指出,「考慮到半導體是所有高科技産業的基礎,就必須意識到我國的現狀處於危機局面」,這是日本2000年半導體業界團體發佈的建議書開頭。20多年過去,日本的危機依舊。日本現在正再次啟動重振半導體這一國家計劃,應從過去的失敗中吸取哪些教訓呢?

《日經》報導分析,世界半導體大型企業英特爾和台積電(TSMC)等的尖端開發的情況正在改變。僅憑縮小電路線寬、提高集成度的「微細化」已不能跟上性能提高的需求,日趨需要新技術。在半導體技術的新主角亮相的背景下,日本的設備和材料企業也在迎來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