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疫後經濟成長,製造業用電增加。環境部25日公布最新溫室氣體排放資料,台灣2021年淨排放量較前一年成長4.56%。學者分析,我國碳排受製造業景氣強烈牽引,要達到2025年減排10%的法定目標,恐怕近2~3年每年都要減排3%,並呼籲新上任的環境部長薛富盛,比照德國召開氣候專家委員會,重新檢討各部門減碳措施。

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卡關逾一年!環境部說明,依照「地方制度法」規定,由於該自治條例具有罰則,應報行政院核定,目前刻正研處中。環境部強調,樂見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訂定相關自治條例,不過「氣候變遷因應法」規定應辦理事項,包括成立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及經中央核定的「溫室氣體減量執行方案」,更應積極優先推動執行,中央地方攜手合作,加速減碳。

環境部說明,台北市政府於去年7月函送「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至行政院,...

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廠進度延誤,並遭到工會挑戰,證明台灣企業全球布局不易。美國前總統川普和商務部長發表對台不友善的言論,假如這不叫做去台化,什麼才叫去台化?

但台灣沒有悲觀的權利,必須全力前進。台積電最近宣布在台成立全球研發中心,深耕台灣,發展先進製程技術,但同時也積極投資布局日本及德國。鴻海在和原印度夥伴拆夥後,再接再厲,宣布在當地投資新廠,同時又併購德國老牌汽車零件大廠。

「去全球化」的新體現是「區域化」,...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年起每年收支逆差均逾1300億

行政院院會昨日通過二○二四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其中勞保基金撥補金額較原先預期的一千億元再增加至一二○○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但因高齡、少子女化趨勢難逆,根據勞保精算報告,明年起每年的收支逆差均逾一三○○億元,加碼撥補僅能減緩勞保基金的財務壓力。

高齡化難逆 蔡政府共已撥補2670億

勞動部指出,行政院自二○二○年起,連續撥補勞保基金,加上疫後特別預算三百億元,累計已編列一四七○億元,...

環境部22日正式掛牌成立,各界最關心的就是何時開徵碳費,以及與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銜接的問題。事實上,歐盟近周公布一批CBAM相關指引,把之前大家有疑惑的制度細節都交代清楚了。過去有些國人期待能以碳權抵換來降低碳關稅負擔,現在歐盟很清楚的關閉此管道。

環境部 前天成立,環團昨天就舉行「搶救旱澇台灣」記者會,呼籲首任環境部長薛富盛除落實淨零優先,也要加強氣候調適策略,包含零碳綠色能源、糧食系統、韌性防災國土規畫與建設。

數位發展部將於本月27日掛牌屆滿一年,然而外界對其政績印象,多流於表面;且其執行政院打詐政策效率低落,在數位身分證、媒體議價法案、個資保護相關規劃也久沒著落。產業人士直言,數位部旗下僅有兩個作用法(法令規範),就算數位部有再多好的政策、再好的創新想法,都無法落地執行,形同「雷聲大、雨點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