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Google 全球網路副總裁 Bikash Koley今天在官網宣布,Google要開通全新海底電纜 Apricot,新海纜確定連接日本、關島、菲律賓、台灣、新加坡以及印尼,預計2024年啟用,台灣的中華電信也是投資方之一。

在美國領導的入侵將塔利班趕下台近20年後,塔利班再次掌握阿富汗政權,阿富汗總統逃離咯布爾,政權將移交伊斯蘭主義組織。美國和其他外國政府匆忙撤走本國公民和阿富汗盟友。其表示正就組建開放、包容的伊斯蘭政府舉行磋商。

《工商時報》社論指出,企業在後疫情時代,企業不應該的作為有:過度財務槓桿的作為;盲目裁員、停止投資;千萬不要原地踏步。而企業應該有作為:持續的變革創新;加強跨域的合作;透過折扣、補貼、共同研發、共同環保,鎖住客戶及合作夥伴;加速數位轉型迎接數位時代。

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林建甫於《工商時報》撰文指出,雖新冠疫情肆虐,嚴重衝擊經濟,美元是國際貨幣,所以不容易引起上述的問題或危機。但美國真的做了,是以鄰為壑,把美國的債務讓全世界的人幫忙承擔,這也相當不公平。希望未來有辦法撥亂反正。

工總今日發表白皮書,提出十大建言,尤其關心國內5月2次無預警大停電,要求檢討能源政策。經濟部晚間洋洋灑灑回應,仍說2次大停電是人為疏失,後續會要台電搭配電網新技術等穩定供電。

中華大學講座教授尹啟銘於《聯合報》撰文指出,提升國際地位是國家要努力的目標,但因此放棄優惠利益勢必會對某些產業部門造成衝擊,甚至因承擔更重國際責任而必須付出更多代價,政府都必須超前規畫相關配套措施做好因應的工作。

中國大陸駐美大使秦剛12日到美國國務院拜會副國務卿薛曼,這是他使美以來首度赴國務院洽公,停留約1.5小時;秦剛表示,會談氣氛良好、深入坦承,願努力減少麻煩擴大合作,事情很多一步步做起,當然談到台灣議題,這是中美關係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他向薛曼表達中方在此議題上的立場。

約瑟夫‧奈撰文指出,過去冷戰期間,美國的大戰略側重於遏制蘇聯的力量。現在中國的崛起,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不是上世紀的大國競爭。美國邀請其他盟友制定新戰略同時,目標不是要徹底戰勝生死存亡的威脅,而是要進行「有管控的戰略競爭」。且避免妖魔化中國,與中國「合作式競爭」,才有機會看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