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澳洲大堡礁是全球最大的珊瑚礁群,近年來生態環境嚴重惡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近公布一份草案,打算把大堡礁納入世界遺產瀕危名單,引發澳洲不滿,質疑是出於政治考量,刻意降級。

國際能源署於5月10日呼籲西方國家考慮儲備鈷和鋰等關鍵電池金屬等原材料,因伴隨綠色能源和經濟轉型或將引發地緣政治風險,因此各國政府需有發展低碳綠色經濟和進一步減排的決心,同時需要有發展綠色能源需要的稀有金屬的支持,如果受限於原材料匱乏,國際氣候雄心有可能很快就不得不調降。

據《金融時報》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將啟動下一階段對華政策,推動與中國官員舉行高層會晤,美中兩國正在討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國外長王毅下周在義大利舉行的20國集團(G20)會議期間舉行會晤的可能性。先前布林肯也明確向中國最高外交政策官員楊潔篪表示,他不準備赴華進行後續會談。

國際貨幣基金(IMF)25日將討論一項創紀錄的6,500億美元新準備金提案,希望能在8月中旬以前通過,以幫助在疫情期間蒙受重大經濟與健康損失的弱勢國家。

《聯合報》社論指出,拜登這次歐洲行的主軸就是聯絡盟國共同抗中,一要重振式微的七大工業國組織(G7),二則重申對北約的承諾,三則尋求與俄羅斯的合作,其目標是一貫的。

《工商時報》社論指出,兩岸貿易的擴張,這是市場的力量,非政治力所可以改變。事實上,兩岸問題不在經貿而在政治,就經貿而言,由於兩岸地理位置接近,貿易、投資及人員往來密切本是正常,北美的加拿大有七成的出口市場在美國,墨西哥更有八成產品輸往美國,另外歐盟區域內的貿易占總貿易也達六成,以此觀之,台灣對大陸及香港出口比重四成也屬合宜。

編按:美國總統拜登完成首趟總統海外出訪沒幾天,國務卿布林肯今天再度前往歐洲,持續凝聚西方團結力量,以對抗崛起的中國。布林肯先前與中方官員熱線,也提及台灣問題,中方表示,中美關係是主應共同努力,推動中美關係重回正確發展軌道。今日傳來更換中駐美大使,由「歐洲專家」秦剛接任,以因應美國聯盟的圍堵。

德國總理默克爾宣布放棄連任,她的時代將隨新一屆大選成為過去。下任總理大熱候選人拉舍特周一(21日)接受英國媒體訪問時明言,中國是西方的最大挑戰,但指在對華問題上需摒棄冷戰思維,強調「中國是一個合作夥伴」。學者分析,透過德國及歐盟牽制俄羅斯,美國能達成矛頭對準中國的戰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