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下任熱門總理稱「中國是合作夥伴」 執政聯盟則表示最大國際挑戰是中國
德國總理默克爾宣布放棄連任,她的時代將隨新一屆大選成為過去。下任總理大熱候選人拉舍特周一(21日)接受英國媒體訪問時明言,中國是西方的最大挑戰,但指在對華問題上需摒棄冷戰思維,強調「中國是一個合作夥伴」。學者分析,透過德國及歐盟牽制俄羅斯,美國能達成矛頭對準中國的戰略部署。
德總理大熱人選:對華須避冷戰思維
2021年是德國的大選年,其執政已有16年的總理默克爾不競逐連任,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CDU)黨魁拉舍特被視為大熱接班人。
拉舍特周一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訪問中坦言,中國是西方最大的挑戰,尤其在科技領域上。自己與梅克爾的主張一樣,中國不僅是「系統性競爭對手」,但也是合作夥伴。
美國總統拜登早前表示,希望與盟友合作,遏制中國的野心。在剛結束的G7及北約峰會上,成員國都將中國列為主要挑戰。
被問到拜登是否試圖將歐洲拖入「新冷戰」,拉舍特不認同,他指拜登正確地視中國為「我們其中一個主要挑戰」,並希望加強民主體制國家之間的合作。但西方應避免在跟中國進行地緣政治較量時墮入冷戰思維,「我們現在處於有不同國家的多極世界。」
反問是否需要新對手
對於被質疑自己是否對中國持強硬態度,他反問「如果我們談論『遏制』中國,會導致新的衝突嗎?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對手嗎?」
不過,他強調若當上總理,自己對華立場不會軟弱,除了強化與中國的夥伴關係,同時表明對中國的期望是「接受對等(reciprocity)、擁抱多邊主義和尊重人權。」
德國執政聯盟:最大國際挑戰是中國
德國之聲報導,德國聯邦議院大選選戰開跑,由「基督教民主聯盟」(CDU)與巴伐利亞基督教社會聯盟(CSU)組成的執政聯盟21日公佈競選綱領,其中在國際關係方面,該文件直陳,德國「最大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挑戰如今來自中國。中國是競爭者、合作夥伴、也是制度性對手」。
報導指出,該文件說,世界正經歷「全球性的時代更替」,「亞洲的經濟動力和中國的崛起正改變國際力量格局」。該文件也表示,人們正經歷一些「國際體系中的重要國家蔑視人權和國際法、破壞規則」。
文件說,「中國有依照自己的設想影響並改變國際秩序的意願,也逐漸有這樣的權力訴求,並透過所有手段來這樣做。中國透過在科技和基礎建設的投資對其它國家施加影響,使其在地緣政治上產生依賴」。
該文件指出,德國應對中國採取雙重戰略,一方面在必要狀況下,與美國及其他民主國家更密切協調,以更趨一致的立場抗衡中國,例如在智財、數據以及高科技的保護上,另一方面則在可能的領域,尋求與中國合作。
文件說,「真正的夥伴關係只有在對等條件下公平競爭,以及遵守對等原則的框架下才能實現」;「德國與歐洲須對全球性挑戰,例如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堅定有力的答案」。
報導指出,該競選綱領長達140頁,內容涵蓋對外關係及歐盟政策、可持續發展與氣候保護、社會公正與福利保障、數字化與技術創新、公共管理與建設規劃等10個政策領域。
馮文韜:新總理態度不影響美部署
香港區議員、浸會大學歐洲研究文學士馮文韜周二(22日)對本台分析,德國實行比例代表制,即使拉舍特當選並成最大黨,仍要與其他黨派組聯合政府,因此相信對中態度與以前不會有重大改變。
他續指,過去德、美對中的口徑及態度都有些少不同,因為對德國來說,從地緣政治上最大的威脅是俄羅斯非中國。但這不等同中歐關係變好,從凍結《中歐投資協定》及G7峰會對華表態,可見「歐盟不當中國是最大威脅的情況下,都可以被拜登拉攏表態對中立場」,中國並無喘息空間。
馮文韜說:其實你會看到他(拜登)的戰略部署,無錯可能德國對中國沒那麼強硬,所以美國借德國應對俄羅斯,確保俄羅斯不是一個太大的問題,暫時緩和關係,將所有集中力放到中國上。就算德國不認同中國是最大威脅都不要緊,因為對美國來說只要德國或歐盟能處理俄羅斯,某程度上目標已達成。
劉必榮:歐洲各國存在不同聲音
熟悉德國時政的台灣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接受本台訪問時說,是次德國大選民調原本是綠黨領先,但最近默克爾所屬的執政黨基民盟又反超前,很大機會勝出。他指,值得留意的是,該黨很大機會不夠票組成政府,仍需與綠黨組聯合政府,之後德國對中態度仍存在變數。至於目前歐洲各國或各黨是否視中國為威脅,都存在不同聲音。
劉必榮說:綠黨對中國是比較兇、強硬,所以這次的宣言才把中國當作是一個競爭威脅,要怎樣去圍堵或限制中國。那拉舍特的講法是冷戰思維沒有用,德國對中國有這麼大的依賴,所以中國是競爭者、也許是合作者、也是對手,但從來沒有說是敵人。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裡,他的黨的意見跟拉舍特是有出入,那麼基民盟跟綠黨的意見也不太一樣。
德國將於9月底舉行國會大選,產生新一屆議員再由議員選出下一任總理。目前民調顯示默克爾所屬的執政黨基民盟有望勝出9月大選,支持度為28%,領先綠黨的21%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