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中央銀行昨(24)日公布5月金融情況,央行經研處副處長蔡惠美分析,目前經濟機構預測,國內疫情可望在第3季獲得舒緩,由於台灣出口暢旺,新冠肺炎疫情對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GDP)的影響有限。
全國防疫升級至第三級並且延長,國人減少外出,衝擊民間消費,減班休息(俗稱無薪假)急速增溫。根據勞動部昨(24)日發布最新統計指出,目前實施無薪假有987家,一周內大增362家;人數更是首度破萬人,達10,229人,其中以住宿餐飲業暴增近2,000人最多。
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23日呼籲國會應儘快調高或凍結聯邦債務上限,否則最快在8月國會休會時,美國恐再度面臨到債務違約的風險。
美國總統拜登今天同意一份由跨黨派聯邦參議員提出的1.2兆美元協議,以翻新全美道路、橋梁與公路,並協助刺激經濟,讓他的其中一項國內施政目標取得重大突破。
國際貨幣基金(IMF)25日將討論一項創紀錄的6,500億美元新準備金提案,希望能在8月中旬以前通過,以幫助在疫情期間蒙受重大經濟與健康損失的弱勢國家。
編按:《經濟日報》社論指出台灣物價漲幅不容輕忽,倘若物價上漲時間持續太久,導致民眾形成通膨預期,甚至是造成通膨預期不斷上升,只怕屆時台灣社會將因應不及。
警告1970年代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將捲土重來的示警聲今年來不絕於耳,有些人只見1月至5月物價大漲就遽下斷語,但對深入檢視數據來龍去脈的人士而言,「通膨恐慌」已在上周宣告終結。
美國參議院6月8日表決通過《美國創新及競爭法》,用以提升美國半導體相關產業發展、強化5G無線通訊技術,元大5G ETF研究團隊指出,該案投資總額高達2500億美元,規模龐大,可見美國在發展半導體、5G新科技上的決心,隨著該案推進,勢必帶動相關產業鏈發展,對5G發展形成強而有力支撐,建議投資人可盡早布局、參與5G長期發展。